新国企改革蓝图是什么?

知风云:前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经验总结与未来展望》(我们简称“改革蓝图”)正式刊发。这篇文献,并非宏观学术研究,而是国资监管机构对国企改革过去成绩的客观总结,也是对未来改革方向的官方解读。
因而,每个关心国企改革发展的人士,都建议细致学习,深入思考。
01
回顾过去:五大成果和五条经验
国企发展、改革、创新,是春江之水,浩浩荡荡,奔流向前。改革的未来,不仅决定于发展目标,也决定于历史来路。任何改革工作,如果脱离实践的基础,脱离现实的问题,脱离既有的方法,必会是水中月、镜中花。
国企改革,只有在客观总结经验,盘点成果的基础上,才可能顺利登程,再次出发。
改革蓝图对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成果和经验,给出了全面、系统、纵深的结论,可以总结为“五大成果”和“五条经验”。
五大成果
五大成果的一头一尾,是体现思想引领和党建保障的重要部分,国企改革必须要有号召力的精神指引,必须要有系统性的思想保障才能行稳致远,这两大成果,一个是牵引性成果,一个是保障性成果,作为一头一尾非常恰当。
五大成果的中间三个,全面体现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制定的总体目标,那就是“三个明显成效”。
制度建设切实加强,是指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国资监管体制更加成熟定型。这个目标是三年行动要实现的宏观总体改革目标。
布局结构优化调整,是指通过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实现国有资本整体功能和配置效率显著提升。这个目标是三年行动的中观目标,也就是产业层面目标。
重点问题攻坚突破,是指通过改革充分激发企业微观主体活力,从而使得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新国企加速涌现。这些重点问题突破核心是建立市场化的经营机制,在激励机制、用人机制、治理机制、创新机制上实现攻坚突破。这个目标是三年行动的微观目标。
五条经验
改革经验,既是从改革历史中总结出来的答案,又是面向改革未来的工具箱。
1、指导思想
国企改革的指导思想,就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每个国企都要继续通过第一议题的制度,把有没有学习研讨、有没有贯彻措施、有没有督导推动、有没有跟踪问效,作为未来改革的第一动作。
2、重大原则
国企改革的重大原则,就是“把党的领导贯穿国企改革全过程各方面”,在设计方案、实施过程、全程落实各个方面,都不能有悖于这个重大原则。
3、使命任务
国企改革的使命任务,就是全面正确理解国有企业在国家战略层面的存在意义,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谋划和推进各项改革任务。国有企业要有更为明确的战略价值、社会价值。
4、改革方向
国企改革的基本方向,就是持续推动与市场经济深度融合。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以国有企业的发展必须和市场机制结合在一起。企业是市场主体,成长靠市场投票,经营承担市场风险,机制体现市场意见。
5、改革方法论
国企改革的基本方法论,就是体现“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要办事”的要求,实现强有力的组织推进体系和务实高效的工作推进机制。三年行动的成果充分说明,通过项目管理的方法,利用任务层层分解、责任穿透落实、考核动态跟踪等改革工具,取得了重大成效。
02
展望未来:五个中心
改革蓝图首次对即将开始的国企新三年改革工程,也就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进行了系统性展开。
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将围绕五个中心展开,一共涉及15项核心工作:
中心1:增强产业引领力
国有经济布局的优化调整,一直伴随着中国经济不同时期的战略任务而明确重点,从一开始的抓大放小,到后来的主辅分离,再到前十年的供给侧结构改革,这些成功的政策,推动国有企业具备了向世界一流企业进军的基本条件。
当前继续深化国有经济布局升级,我们要在世界一流企业、世界一流产业和大国经济循环的更高视角来谋篇布局。所以,深化提升行动,将“增强产业引领力”作为第一个中心改革领域。
产业引领,首先是在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前瞻领域,要发挥国资国企的布局作用,这些领域可能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绿色环保、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国家算力支撑等行业,更大力度布局。
产业引领,还要是核心产业链条上发挥关键作用。国有大中型企业要有能力、有责任、有办法将“基础固链、技术补链、优化塑链、融合强链”思路补充优化到核心战略当中并进行实践,这就需要在集团公司内部更深入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通过专业、规模、结构的升级,放大自己的产业功能。
产业引领,第三是在内循环和外循环的结合上,在扩大中国企业全球化运作中发挥主力作用。参与全球产业链优化布局,用开放的模式,聚全球的资源,构建稳定的全球价值链。
中心2:提升科技创新力
在世界一流企业的建设过程中,中国企业科技创新的短板明显,所以新的改革任务,需要将补齐这个最大短板作为战略中心任务。
改革蓝图在此强调了三个方面:
加快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这里最重要的是“加快”,科技竞争需要争分夺秒,不能按部就班,就需要国企形成崭新的研究能力和研究布局,联合起来组成攻坚力量,尽快取得更多“从0到1”的突破。
提高投入产出效率。之前我们对于科研提升,首先的要求是加大科研投入,用研发强度来考核,这是非常正确的第一步。现在开始强调投入产出效率,是进入到第二步,既强调投入,还要鼓励产出。因而要突出科技产出、科技成果、科技转化、科技产业,构建以实效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工作体系。
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很明显,这里的战略人才力量,是指国有企业具备的科技人才队伍。从战略科学家寻找培养,到普通工程师、大国工匠的锻造,都需要企业配套良好的机制和环境,能够发挥人才的核心作用。
中心3:提高安全支撑力
在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里,将安全支撑作为中心领域之一,标明了战略安全功能,正式成为国企的核心功能。
国有企业在很多国计民生领域起到四梁八柱的作用,对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基础网络安全、经济安全都有关键性影响。
所以,在这些战略安全领域,进一步通过改革强化支撑保障作用,是改革蓝图重点强调的内容。
中心4:打造现代新国企
现代新国企,是一个崭新的改革概念。这里的现代,是指现代化的、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的现代企业;这里的新国企,是指与计划经济和转型时期的传统国企相比,具有新的理念、新的机制、新的组织、新的动力,能够焕发崭新活力。
打造这样特点的现代新国企,主要通过三项改革工作完成:
提升公司治理现代化水平。中国特色现代公司治理,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董事会发挥决策中心作用、经理层行使指挥中心作用,基本结构清晰,需要在新的改革中实现效果升级、形神兼备、动态优化。
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新型经营责任制。从2021年开始,我们逐步意识到,国有企业推行经理层任期制与契约化改革,并不是简单的考核和薪酬改革,也不是简单的干部机制改革,这是一个从企业战略、组织、业务、人才、运行等各个核心环节都需要参与进来的综合改革。新的改革阶段,将这项改革明确定义为“新型经营责任制”,是进一步深入化、系统化的标志符。
健全更加精准灵活、规范高效的收入分配机制。激励机制的改革将进入新阶段,激励对象要求更为精准,激励工具要求更为灵活,激励过程更加规范,激励体系更加高效。中长期激励要更大范围、更大力度规范实施。
中心5: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这个改革中心领域的核心使命是,“更大力度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
我们理解这个环境包括三层改革内容:
首先是国有资本和国企监管环境营造。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健全国资监管体制。
其次是国企类别划分环境营造。深化国有企业分类核算、分类考核。完善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
第三是国企民企共生共赢环境营造。加强同各类所有制企业的协同合作,混改是其中一种模式,在此基础上,鼓励探索国有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加强各领域合作的机会和方法。
千帆竞渡,百舸争流。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经验总结与未来展望》的学习,掀开了国企改革新阶段的帷幕,五大成果、五条经验总结过去,并为当下奠定基础,五个中心描绘未来,并为改革设定航向。
先学习、再思考、落行动,祝愿大家都在这个新的三年当中,沐浴改革春光,分享改革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