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如何抓住数据产业新蓝海?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1-12
次浏览

数字化已成为当前科技公司的“标配”,加快数字化发展更是国家2035年远景目标的要求之一。
而早在2020年,数据的战略地位就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在国家发布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一文中,正式将数据列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之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
那么,作为生产要素,就要具备完善的要素市场体系,就要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这其中,交易流通更是躲不开的话题。为此,就碰撞出数据交易这一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重要的枢纽。
如何认识数据交易?
要认识数据交易,需要先明白数据是什么,什么样的数据可以进行交易,或者是将数据作何处理,方可交易?接下来,再理解,具备交易条件后,这些数据将如何进行交易?在哪里交易等问题。
要从本质上理解数据,需要先知道,数据作为第五大生产要素,它具有既是劳动工具,又是劳动对象两个属性。
-
作为劳动工具,数据是对客观存在事务的一种描述,描述方式可以是文字、数字、符号、图像等等;同时,数据也要能够输入计算机进行程序处理,进而反映一定事实。 -
作为劳动对象,数据可通过一系列流程环节,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的价值。具体流程环节包括什么?根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的概括,数据要素产业链从生产到流通应用主要包括六大环节:数据采集、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加工、数据分析、数据流通、基础设施保障。

如何认识数据交易场景?
数量:全国已成立超过40家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22年11月,全国已建立的数据交易所(中心)超过了40家。

特点:国资控股,多方参与
那么,超过40家的数据交易所(中心)规模如何、交易了什么样的产品,制度体系建设如何?笔者以深圳、北京、上海、广州等四家超一线城市设立的情况为例来阐述。


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元?
问题:制度标准和模式
数据交易市场总结起来,还有两大方面问题:一是交易制度不够健全;二是交易模式不够成熟。
第一,交易制度亟待构建。制度又包括五方面:一是顶层设计上,如数据要素涉及的数据产权和数据流通、流转环节中,应制定相关规定或规则,确保数据提供方、需求方和中间提供商公平分享利益。
二是定价方面,完善数据产品的定价方法,不要出现有价无市或有市无价等情况。同时,也应完善数据资产的评估机制。
三是数据产品标准的建立,包括组织的搭建等。
四是交易安全保障,包括交易环境等。五是交易监管体系,目前监管架构和机制均不健全。
市场空间:未来可期
我国数据交易目前正处于探索、初步发展的阶段,也存在一些问题,但行业发展整体是向好的。根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测算,2020年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约为500亿元,“十四五”期间有望突破1749亿元。
同时,随着政策体系的完善、技术的变化,作为第五大生产要素,知本咨询预判,未来,我国数据交易的发展空间会非常巨大。

综上,我们说,数据或许会是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超越主要竞争对手的战略制高点之一,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是重点,而其中数据交易作为关键环节之一,目前,虽然还在起步阶段,但相信未来市场规模是可观的、值得期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