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董事会里不要做“两种人”

想当科学家,也想当老师,还想当飞行员……总之,对什么事情感觉佩服、好奇,自然就把这个岗位和自己联系起来。
老师又问,“那你不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个问题必须想一想,我的头脑里随即呈现出很多电影里的反感片段,回答“老师,我不想成为说谎的人,不想成为欺负别人的人……!”
从小到大,是从梦想里走进现实的过程,也是找到人生真实职业,适宜岗位的过程,今天的我们,从事的工作,可能和小时候的期待相差千里万里,不过,我还是建议,大家时不时问问自己,“想做什么样的人?不想做什么样的人?”
任何一个职业,任何一个岗位,当我们明白了想做的样子,就瞄定了一个目标,有了前行的方向,当坚信不想做的东西,就设定了一条底线,有了避开的动力。
所以,这两个问题,对所有职场的朋友们,都是很有价值的!当然,对于在国企中担任董事等高级职务的朋友,也很适用。
作为一名董事,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是主要工作。怎么样才能做好、做到位?我们在之前已经说了太多太多,大家对于优秀董事标准一定耳濡目染、如数家珍。
今天,咱们就换个思路,问问各位:
“请问,您觉得一个董事,在董事会里,不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
别着急,闭上眼,慢慢想想,是不是会出现下面的这些场景?
……
老好人
我有个朋友,他叫“郝先生”。
郝先生一直精于人际关系,做了很多年党办主任,上下左右都能拿捏的妥妥的。虽然公司的一把手在过去五年中换了两任,但大家对他都很认可,认为郝先生处处细心,天天温暖,是个可以托付的大哥……
经过20多年努力工作,一不留神,郝先生已经过了55岁,出于对他长期以来人品的信任,企业让郝先生担任了两家下属企业的外部董事,开始了他的专职董事生涯。
郝先生依然保持他如沐春风的状态,在董事会上,面对曾经是他多年同事的两位董事长,总是聚精会神,充满微笑,频频点头,百分之百认同,百分之百肯定。
轮到自己发言,开场白一般是这样的:
“刚才董事长和各位董事们做了很好的发言,听完以后,我很受启发!收获很大!学到很多东西!”
然后转到最重要的意见段,
“这个议案,我认真看过了,公司提出这样的思路,很不容易,做了大量的工作,确实是企业战略所需,业务必备,抓住了问题的牛鼻子,我非常支持……!”
不过,只说到这里,感觉好像给其他董事留有遗憾,所以郝先生一般会加上几句,说明自己提出了重要建议,
“嗯嗯,这个事情很好,要办,要抓紧办。不过希望公司做好三点工作,第一是高度重视,请经营班子多操心,一定要真抓实干;第二是制定周密计划,没有计划保证,那是不行的;第三是措施得力,这也很重要,我相信公司已经有了很好的制度,要抓实抓细。”
在郝先生这样的资深董事带动下,每次董事会会议都是温暖的、祥和的,每一项议案都快速通过。董办很高兴,各位董事很和谐,董事长很愉快。
只不过,大家心里都明白,其实在董事会上,大家就是表了态,这个会议,除了董事会决议上的签字外,就是走了个流程,没有什么其他的意义。
其实,郝先生并不是门外汉,也不是都同意。不过他想,自己这么大岁数了,再过几年就退休了,现在这个董事岗位,就算二线了,何必那么认真,何必那么较劲,维护好和两位董事长的关系,把总经理变成朋友,对自己未来更有用嘛。而且,一定要相信,企业的经理层、董办,一定能把事情安排好,自己操这份心,太累、太累。
郝先生八面玲珑,事事维护得当,把董事会关系学研究的很透彻!各位朋友,您感觉是不是也和他,似曾相识呢?
旁观者
郝先生,也有一个朋友,她姓传,叫“传女士”。
传女士是一个非常敬业爱岗的女性,在企业战略规划的岗位上,不断工作奋进,在年纪刚过40岁,就当上了本部门的领导,成为“传总”。
传总的日常工作总是安排的非常充实,企业的规划、投资、管理、考核等各项职能,都集中在这个部门,她指挥六个人,每天都从日出忙到日落……
这两年,企业要推动下属企业董事会应建尽建,外部董事占多数,必须选派更多的董事成员,传总是管投资规划的,自然是最有条件,最有责任要担任的,所以,就给她定了两家下属公司,一家当董事,一家当监事。
传总对这个安排,并没有特别放在心上,组织任命收到了,随手就放到抽屉里,赶快又忙自己的事情……
根据她的经验,这种兼职董监事,就是一个形式,自己就是挂个名,不需要,也没必要干什么。
首先,自己是兼职的,每天本部门工作已经四脚朝天,领导天天逼着催着,应付好实属不易,现在增加两个董监事,虽然也知道要勤勉敬业,要深入调研,但是谁给我时间啊?
另外,我这个兼职岗位,在年底考核的时候,和我自己的考核结果任何关系都没有,我就是天天蹲在企业现场,对自己也没啥作用,而且没有报酬,确实一点儿动力都感觉不到。
还有,董事会决策,都是企业决策的最后一环,在此之前,党委前置研究过了,总经理办公会也研究过了,最后上董事会,这么多人替我把关,没事,完全可以闭眼签字……
其实,传女士还有另外一个攻关秘籍,才是她觉得可以把董事岗位当做身外之物的安全带。
所有的董事会议案,企业发到传总这里,她会根据自己多年的职业判断,迅速的进行归类分档,人事归人事、财务归财务、投资归投资,找下属来,按照公司管控制度规定,分别送不同的职能部门提出意见,有必要的话,召开公司领导参加的办公会,对这些议案进行决策。
在得到公司意见之前,反馈给下属企业,自己的董事会意见必须代表股东,先别着急哈,再等等、再等等,领导和其他部门正在研究。
所以,传女士担任的董事,她并没觉着增加了什么特别的工作,有什么特别的责任,就是在“二传”方面,给自己多了一些有点烦心的小事情。至于下属企业要安排调研、讨论,只能是尽力吧,多数时间是没空的。
传女士虽然当了董事,但在她心里,她还只是个“旁观者”,在有形式必要的时候,自己签签字,开开会,握握手,实际并没有把这个董事岗位当成工作中多么重要的一部分,自己没有职责,也没有动力,更没必要多操这份心。
各位朋友,在您的单位,有这样的董事吗?
两种人现象,怎么解决?
郝先生和传女士,分别是老好人和旁观者的形象代表。
其实,在一个企业里,这样的工作和处事方式,到处都有,岗位如果低点儿,那倒无所谓,至多是局部绩效好坏,有别人撑着呢。
但如果频繁发生在董事岗位上,我们就要认真想想解决之道了。
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的董事会功能,是在成长中一路发育的,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决策中心的强化,是一个长期趋势,基本不可能发生逆转,在此制度目标下,董事们就到了“定盘星”的作用,每一个个体的能力、态度、水平,未来就代表着这家企业的董事会层次。
如果董事们都你好我好大家好,或者事不关自高高挂起,董事会将永远是有其名,没其神!
怎么办呢?怎么让郝先生和传女士,打起精神干好这件事呢?
我们看,答案也比较简单,九个字,“赋好权、强机制、用牛董”!
-
赋好权
责任、权力、利益,永远是管理中的核心三角型。董事岗位在国企是一个新兴位置,所以要先把董事的责权利摆正、对等。在这个方面,去年已经出台了很多政策,一定要把子企业董事会的职权、股东给董事的授权两件事,都办好才行。
-
强机制
让董事们支棱起来,气场到位,没机制刺激可能不行。这里最能发挥作用的,是董事的考核和激励政策。目前,政策的基础是有的,只是在执行方面,存在一些尚待改进之处,期望能够在不远的时间内,得到改进。
-
用牛董
董事决策靠个人,全世界都一样。所以一定要选对人、选牛人、选真人,如果真把董事岗位作为核心高级岗位,不是可有可无,那就需要把企业当中、股东当中最有潜力、最年富力强、最有责任感的人选出来,派到董事岗位上,同时,规定董事做的好不好,和人才成长未来直接挂钩,这就需要对于董事用人和干部管理进行优化。
赋好权、强机制、用牛董,内涵特别丰富,一篇小文确实没法容纳,今后我们再慢慢聊起。
不管您是不是董事,想不想当董事,今天的讨论都是有意思的。最后,再问自己一遍:
想做什么样的人?不想做什么样的人?
我想您已经有答案了。

上一篇:企业可持续治理体系的6个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