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改革家,宁高宁老师

他写了一首小诗告别,叫做《老了的美好》,用了很多排比句,抒发人生境界再次转换的心情。
从担任华润集团一把手的1999年开始算,在《老了的美好》之前,宁高宁先生已经做了二十三年央企集团的一把手,先后领导华润、中粮、中化三家企业。
在二十一世纪的央企和国企高级干部记录里,他已经成为历史的高度。
对宁总的肯定、褒奖、评价,有的从他言谈讲话,有的从他事业传奇,都在流传、学习。
他给中国现代企业、中国国有公司带来什么最重要的贡献?我们可以从他的领导人生中领略到哪些璀璨之星呢?
他是一个战略改革家。
有人是战略家,会想会思,可以指引方向。有人是改革家,敢创敢做,可以扭转局势。
宁高宁先生,是战略改革家,他精通西方战略管理,善于思考行业变迁,但他更能根据中国企业现实,通过战略落地、组织改革、干部变革把理论思想变成现实实践。
华润、中粮、中化的管理实践,都是从战略开始,到改革结束。
他更是一位老师。
网上流传一张照片,宁总在忠良书院给干部讲课,为了方便板书,直接双腿跪在地上,称得上“师德典范”。他喜欢讲课,而且经常不需准备讲稿。
他力推团队学习,成为企业干部学习方法改造的倡导者。当我们每次看到他站在会场中间、听众当中讲述管理思想,看到的不是一个“老板”,而是一位老师。
不懂战略的改革家,不是一个好老师。
我们更乐意,称他为“宁老师”。
宁老师用23年的领导经历,给我们留下战略改革家的哪些人生讲义、成长考卷呢?
不多,关键是三个。
战略思考的架构师
宁老师说:
“战略制定的过程,无论花多少钱请咨询公司来做,还是花多少时间由自己来研究,其实都是形式。战略的过程是一个开启团队思考的过程,战略制定过程中写成的那本厚厚的书,只是战略思考的结果,更关键的是团队是否就此进入了不断的系统思考战略的状态,只有这样战略才能与组织架构,与执行形成有机的整体。”
这段话是近二十年前说的,诠释了他对中国大企业战略的理解。从华润到中粮,从中粮到中化,宁总一直在践行“战略思考架构师”的岗位职责。
这位战略思考架构师,贡献了推动中国企业战略实施变革的系统方法论。
1、战略规划十步法
这个方法,是宁老师在中粮时全力提出,成为帮助中粮战略转型思考的基本工具。这个战略规划十步法,长什么样子?
请看:
就此,宁总曾经评价说,“战略思考10步法是一个战略思考的工具,是制定战略的一套结构性很强的方法,它能够使战略制定的过程更加科学、系统,但它不能替代战略制定过程中人的直觉、灵感和判断。”
“好的战略制定方法应该是充分发挥两者的作用,即依靠人的直觉、创造性灵感提供一些基本的战略构思,结构性工具帮助对战略的合理性、可行性进行校验,补充这些战略构思并产生一些新的方案。”
这就是他的战略架构师思想。
2、6S管控体系
2021年,国资委评选对标世界一流标杆管理模式,在入选的十大模式中,包括华润集团“世界一流战略导向管理模式”。这个模式的核心,叫做“6S战略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开创了中国产业控股型集团公司战略实施和组织管控的先河,拉平了与西方大型企业集团管理的距离。
6S体系的开始运转和初步成型,也是宁老师的贡献。这个体系的核心思想架构,也请看图:
6S体系的提出和实践,也是在验证宁老师的战略管理思想,那就是战略方针路线,必须要在组织单元内部进行分解,然后通过预算层层落实责任,每月、每季度进行实施状态跟踪监控,再通过业绩考核和经理层的评价激励得到保障,从而形成一个战略落地的闭环。
通过6S体系构建,实际是帮助中国企业建立了战略实施和行动的能力,无疑,这对于广大国企解决“想得挺好,但总是干的不行”之痼疾,确为药到病除。
“如果把企业生命历程拉长一百年看,如果把企业展开不同行业和国家看,我们会发现,看起来扑朔迷离的企业还是有些规律的。”
战略思考的架构师,就是这样在思考、行进、探索、实践……
二、干部队伍的革新者
“假如国企是一头牛,那我们就是放牛娃。国家把牛交到我们手里,我们就要放好这头牛。”
“把企业做好了,我们才有和老板讨价还价的能力。放牛娃和牛的主人完全可以建立一个好的合作关系。只有放牛娃把牛放好了,产肉产奶多了,放牛娃才有好生活,也应该有好生活。”
“这就必须摒弃反正都是国家的,干不干都一样的观念,真正面对市场。”
宁老师是个战略改革家,他不仅知道西方的经理制度,更知道如何把中国国企特点和现代企业经理制度深度绑定。
他对国企干部队伍的市场化革新,是从中粮开始的。
2004年成为中粮集团领导后,为了让这家国企尽快提升市场化能力,他将原先的中粮干部大会,改名为中粮经理人年会。
从此,“干部”字眼,“级别”思想、“行政”观念成为不断从每个中粮人词典中淡化、删除的内容,取而代之的,是经理人的观念、体系、流程和规则。
1-经理人体系
如果横向比较,宁老师在中粮任职期间构建的以经理人为中心的人才管理体系,在同时期具有很强示范性。
他推动建立了“高境界、强合力、重市场”三维度为中心的中粮集团领导力模型,改变了经理人的评价、考核、激励体系。
他提出选人用人的标准,应当以服务战略为目标。
“选人的时候,主要有六类指标:第一是精神信仰;第二是性格;第三是能力,包括学识、眼界和执行力;第四是工作作风,这和国有企业好干部“二十字标准”一致;第五是他过往的经历和业绩,要考核评价;第六是人格,我们希望经理人的人格是健全的,家庭和谐,工作投入。”
他还系统建立了“五步结合论”,构建从经理人开始的企业成长逻辑。
在企业管理的五步组合论中,第一步选经理人是最重要的,选好了经理人,“五步”才能连起来不断循环。
2-团队学习法
宁老师对于国企干部体系的改革,一开始就从老师的本行,教与学开始。
2008年,一个叫“忠良书院”的场所,在北京门头沟开始营业。
“忠良书院是智慧和经验的汇集地,是塑造领导英才的地方,而不是度假的乐园。作为集团的教学和中心,书院要建立自己的体系、师资体系和学习评估体系,为中粮经理人提供专业化的高端支撑,帮助经理人提升领导力和管理能力,打造行业领军人物,推动集团战略发展和业务进步。”
这是宁老师对这个中粮经理人专属机构成立目的和价值的寄语。
忠良书院不是简单的国企培训中心,也不是一般企业大学,这家机构的核心贡献,不是培训课程,而是“团队学习法”。
中粮的经理们,在这里不是简单听课,而是做工作思考、做解决方案、做战略转型推演,是通过统一的思考逻辑和框架,激发团队成员的智慧,转变心智模式达成团队共识,解决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推升团队能力、实现团队融合、塑造团队文化。
3-中化“六维激励体系”
2016年,宁高宁先生调任中化集团董事长,依然秉承他“要很好地推行战略,第一步要用对人”的思想,在中化集团这个新的讲台,继续书写国企干部改革的篇章。
怎么推行中化的干部激励机制改革呢?他的回答是一句话:
“在坚持国有企业属性前提下、无限接近市场化。”
在此基础上,中化集团推出了“六维激励体系”,请看:
从中粮开始,一直到中化,近二十年,宁老师将大量精力放在干部机制改革、选人用人优化方面,从经理人模型,到团队学习,再到六维激励,都在印证他的那句话:
“在企业管理中,有动力系统,也有承力系统。想不想去做,是有没有动力系统;能不能做好,是有没有承力系统。企业学习借鉴再多高效的管理工具和方法,都不如选择对的管理者重要。”
三、集团转型的引领人
一个战略改革家,不只是改造一个旧世界,更要创建一个新企业!
“企业管理者在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有足够的敏锐和勇气,在适当的时间,带领企业在战略上做出重大调整转变,从旧有的发展模式中挣脱出来,走上新的发展路径。”
宁老师说到了,他也做到了。
1-中粮“全产业链,好产品”
中粮集团的前身,是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典型的外贸企业,在上世纪80年代,做了第一次企业转型,进行了实业化的发展。
2004年,宁老师任一把手后,开始为这家公司最终成为百年老店进行思考。
2009年,中粮提出“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新战略,开始构建“全产业链”战略系统。
“全产业链”战略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贯通,打破了传统农业产业的界限,由产业链的贸易和加工环节向前、向后不断延伸,增强农业组织化程度,改变传统农业的发展方式,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不断演进。
就此,宁老师谈到,“我是非常想给中粮找到一个模式,这个模式不需要再转型,要找不到的话,就得老转型。我希望找到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叠加,可以积累,可以一代一代的人去累积他的知识和能力……”
2-中化:科学至上
中粮的转型不断深入推进,2016年,宁高宁先生调任中化集团,他又将转型引领人的角色,带到了这个石油化工贸易公司。
2018年,他就中化集团的长期发展和转型,系统性提出了自己的主张,那就是——“科学至上”。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是他写在同名文章上第一句话。
在分析了全球、国内的环境变化和中化集团发展需要后,宁老师响亮的提出,“In Science We Trust”,科学至上,要把这家贸易基因、化工基因的国企,转变为一家科技集团。
“中化要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把它变成一家科学技术驱动、科学技术为核心竞争力和灵魂的企业。”
“如果中化要走向一条受人尊敬的公司之路, 它必须是创新的、创造的、创业的,最终是引领行业的。”
宁高宁先生是一个战略改革家,从中粮到中化,他把顶层战略思考注入到组织,把变革创新习惯融进管理,他是真正的集团转型成长的引领人。
有的人走了,留下各类账单;有的人走了,留下各种财产。
宁老师,作为战略改革家的历史已经成为高峰,将会写在未来的诗画里,但是一名老师的生涯却没有休止符,特别期待继续看到您精彩的文章、澎湃的演讲、缜密的思想。
最后,特别为一句话点赞!!!
“我的思想也不是圣旨,真理只会越辩越明。”
▼专注国企改革,数十万+企业改革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