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风云:股权激励是提升国有企业内生动力的重要工具,多年来对国有企业的发展也起着显著的正向作用。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总体情况如何?有哪些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搞的比较好,又有哪些特点?
今天我们就来带着这些问题,聊一聊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一些事!

一、2014年以来,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逐年增加
1.近2300家上市公司曾公布实施股权激励,2208家已经有效实施
2014年以来,有2280家上市公司披露实施股权激励,截至目前实施进度和方式各不相同。
从时间进程来看,2014年有少部分上市公司开始实施股权激励,随后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呈增长态势。
同时,越来越多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也加入到股权激励“大军”之中,但是占全部实施股权激励上市公司的比例呈下降态势。

数据来源:wind;备注:2022年截止到2022年8月17日
虽然,上市公司都在积极实施股权激励,但是也有部分企业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停止实施。
2014年以来,每年都有在实施股权激励过程中停止实施的上市公司,截止到2022年8月17日约有228家企业。
剔除228家停止实施的上市公司,有2208家上市公司有效实施股权激励,上市公司每年都在有序推动相关工作。
从2022年的数据来看,按照实施进度来看,实施完成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占比达到99.19%。

数据来源:wind;备注:2022年截止到2022年8月17日
2.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数量逐年增加,实施完成率较高
2014年以来,有384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有效实施股权激励(不含停止实施企业),其中实施完成的企业占多数,占比为97.46%。另外,从企业类型来看,实施股权激励的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占比为61.89%,要略多于中央控股上市公司。

数据来源:wind;备注:2022年截止到2022年8月17日
3.有效实施股权激励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占比不足30%,应持续加大力度
根据wind数据显示,当前中央控股上市公司有427家(包括中央国家机关、国资委、中央企业实际控制的上市公司),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有870家(包括地方政府、国资委、国有企业实际控制的上市公司)。
整体来看,目前有效实施股权激励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占比仅为29.61%,其中有效实施股权激励的中央控股上市公司占比为33.49%,有效实施股权激励的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占比为27.70%。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未来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方面还有很大空间,尚未有效实施股权激励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应加大推进力度,进一步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切实做好引人留人工作,共同推进国有企业长远发展、高质量发展。

数据来源:wind;备注:2022年截止到2022年8月17日

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有效实施股权激励的三个关键问题
从384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施方案来看,有效实施股权激励需要解决以下关键问题:
1.第一类限制性股票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主要工具
为什么第一类限制性股票能够成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主流工具?
通常情况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可选择的股权激励有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和股票增值权三大类。其中,关于限制性股票,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发布的公告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第一类限制性股票和第二类限制性股票这两种称呼。
-
第一类限制性股票的内涵是:激励对象按照股权激励计划规定的条件,获得的转让等部分权利受到限制的本公司股票。
-
第二类限制性股票的内涵是:符合股权激励计划授予条件的激励对象,在满足相应获益条件后分次获得并登记的本公司股票。
二者有何区别,这里,笔者为大家进行了梳理,如表1。这两种工具之间差异性较大,比如,其内涵、适用板块、参与对象、发行定价、股票比例、出资时点、权益登记等有所不同。但是,也有一些相似性,比如二者的股票来源和资金来源是相同。

了解到什么是第一类限制性股票之后,我们来看下2014年以来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实践情况。
2014以来,在有效实施股权激励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有379家企业选择采用第一类限制性股票,占比为68.68%。其次,有147家企业选择采用股权期权,占比为26.68%,仅有1家企业选择采用股票增值权。可见,第一类限制性股票是大多数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过程中经常选择的一种工具。
数据来源:wind;备注:2022年截止到2022年8月17日
那么问题来了,同样是限制性股票,为何选择第一类的企业那么多,选择第二类的企业那么少?
正是由于二者之间有很多差异性,导致二者适用范围是有很大不同的。
首先,从企业是在哪个板块上市来看:第一类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是所有板块上市公司均可采用的,但是第二类限制性股票仅限于科创板与创业板上市公司。
其次,从企业要激励对象是谁来看:第一类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的参与对象,相对于第二类限制性股票范围较小。如果说企业还想对“单独或合计持有上市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以及上市公司外籍员工”进行激励,则需要选择第二类限制性股票了。
第三,从企业可以拿出的股票比例来看:第一类限制性股票涉及股数不超过总股本的10%。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全部在有效期的股权激励计划涉及股数不超过总股本的20%
2.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都在循序渐进地推进股权激励,为后续实施预留空间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激励当期员工,实现留人的预期目标的同时,也会考虑如何引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公司。所以,在实践中,往往有很多企业在首次实施股权激励的时候并不会一步到位用足10%、20%的政策空间,会给后面实施股权激励预留空间。
从384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践数据得出,有54.81%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总股比在1%-5%之间,数量最多。其次是股权激励总股比在0.5-1%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较多,占比为35.75%。而在0-0.5%、5%-10%这两个区间的国有控股上市数量较少。
而且,在实践中无论是第一类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还是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在实施过程中激励总数占当时总股本比例都没有达到10%。这也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循序渐进地推进股权激励奠定了基础。
数据来源:wind;备注:2022年截止到2022年8月17日
3.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限制性股票折价一般都是最大优惠
从实践来看,无论是第一类限制性股票还是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在授予时都会采用折价授予。
根据政策规定,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实施限制性股票时,授予价格会低于市场参考价,也就是折价授予。但是一般情况下,授予价格不会低于市场参考价的50%。
2014年以来,有306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共实施了403期限制性股票,有98.26%期的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都不低于市场参考价的50%,其中有71.71%期选择按照市场参考价的50%进行授予。
数据来源:wind;备注:2022年截止到2022年8月17日
但是,也有一些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实施限制性股票时授予价格低于市场参考价的50%,从实践来看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科创板上市的企业,这样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有6家,比如中微公司在2022年实施限制性股票时,授予价格为市场参考价的39.33%。但是政策规定,科创板公司授予激励对象限制性股票的价格低于市场参考价的50%,必须符合交易所有关规定,并应说明定价依据及定价方式。
第二种是政策规定的“采用其他方法确定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的”,比如德展健康在2020年实施限制性股票时,采用自主定价的方式,授予价格为市场参考价的30%。同时也按照政策规定,对定价依据及定价方式进行了说明。
其次,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一般按照公平市场价授予。
2014年以来,有122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了147期股票期权,其中有145期股票期权授予价格都是按照公平市场价格授予的。只有,北方华创在2022年实施的一期股票期权是按照公平市场价格的60%授予,以及哈药股份在2021年实施的一期股票期权是按照公平市场价格的90%授予。
这两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都是主板上市,且都是采用自主定价的方式,对定价依据及定价方式进行了说明。
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加大力度实施股权激励的背景下,其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可以学习和借鉴已经实施股权激励企业的经验,进一步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推进国有企业长远发展、高质量发展。我们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一些经验再次总结出:
要快!70%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要加快进度!要准!“准”确把握股权激励工具适用范围!
要留!为后续再实施股权激励预留激励空间!要惠!合理确定授予价格真正实现有效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