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风云:“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一直是笔者认为正确的认知方式和思考方式。心中有乾坤,脚下路自清。当我们对事物有一个全局观,有一点点类似于上帝视角,或“开天眼”,我们自然会明白未来的正确打开方式。
今天这篇文章讨论的是创新体系,是我之前没有写过的话题,这第一篇我也想试着用一个比较大的视角来做一个开端。

国家创新体系
知本咨询研究的是“国企改革”,不用注解,我们谈论的自然是国有企业创新体系的范畴,而国有企业在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战略中要发挥主体作用。
创新体系自上而下的大视角,自然要从国家创新体系开始。
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中,我们不难总结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主要任务包括:明确创新顶层战略设计,引领科技强国之路;构建多层次国家创新体系,支撑科技强国建设;打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与环境三大方面的任务。
国家创新体系理论是在创新系统论的基础上演化发展出来,旨在理解和推动国家创新发展的典型理论。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1997年提出了迄今为止被广泛接受的国家创新体系的定义,即“国家创新体系是由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各种机构组成的网络,这些机构的活动和相互作用决定了一个国家扩散知识和技术的能力,并影响国家的创新表现”。
国家创新体系主要由创新主体、创新基础设施、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外界互动等要素组成,《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指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我国基本形成了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技术创新支撑服务体系四角相倚的创新体系,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紧紧围绕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以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目标,以调整结构、转换机制为重点,取得了重要突破和实质性进展。
然而,中国站在2022年的历史时刻,迫切需要全面提升国家创新生态系统的效能和国际竞争力,加快提升国企尤其是中央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创新效率,形成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共生共创,大企业与中小企业高效协同发展的新生态(如下图),为建设面向未来的科技创新强国提供持久的动力源。
随着国家创新体系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区域创新系统(体系)”的概念被提出和发展了起来,强调区域层面创新治理的集群性和差异性,以及区域性创新网络对知识创造、流动和应用的重要价值。
随后,“产业创新系统(体系)”的概念也被提出和发展起来,强调基于产业系统知识、技术需求和中介而开展的市场和非市场交互学习行为,以及据此创造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过程。
同时,作为“区域创新系统(体系)”的延伸,以区域经济学和系统论为基础的“城市创新系统(体系)”也有学者进行研究。
区域创新体系也好,产业创新体系也好,无非是围绕着区域或产业振兴与可持续发展主题,各种与创新相关的主体要素(区域政府或产业组织、企业)和非主体要素(创新所需的物质、资源条件)、地理要素与时空要素,以及协调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制度、政策和文化在创新过程中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机制体系。
下图是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区域/产业的创新体系示例。
一个国家经济的活力集中表现在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上。
换句话说,国家创新体系的成功,其实是企业的成功。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是企业,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是企业创新体系的建设。
但是,企业创新体系并不是创新或者研发工作本身,我个人理解,更准确地说,应该称为“企业创新支撑体系”。
也就是企业中与创新活动及创新资源配置和利用相关的各种机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推动创新的组织系统,以及保障系统有效运行的制度和机制。
企业中的创新活动包括,需求(概念)产生、方案论证、技术突破、设计、开发、测试、产业(产品)化等多个环节。
首要的是要通过决策体系确定企业创新活动的战略、目标,保障创新活动及过程的目的性和有效性;其次需要一个有效的资源配置系统,保障创新活动中充足的资源供给;再次,也需要应用大量的企业内部、外部知识,包括知识吸收、转移、应用和创造,离不开知识管理体系;此外,还需要建立适当的组织架构并营造创新氛围,这是组织体系的核心;最后,还需要一个较为完备的规范体系有助于创新活动中的合作和协同。
可见,一个基本的创新体系,至少应该是包括决策体系、资源配置体系、知识管理体系、组织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的协同运作系统。
在这个系统的中心是创新过程,企业的创新体系就是围绕着创新活动构建和运作的。
当然,不同类型的企业在不同的阶段,面对不同创新战略所构建的创新体系应当各不相同,但核心功能都是为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支撑和保障。
而且整个体系当中的各个构成要素应该依据企业的创新活动做出系统性调整,需要相互作用,协调配合,以保证创新活动的开展。
比如,当企业将创新战略定位于自主研发行业中的基础技术时,企业内部就需要进行大量试验性的研发活动。此时,创新体系也将据此调整配合。
基础技术对未来技术的发展影响大、涉及的技术领域广;需要更广泛地吸收内/外部知识资源;技术开发周期和商业化周期相对较长,与其他部门的集成和配合较少,相对独立。
由于基础技术的这些特点,企业可以在总部设立独立的研发机构,以保证研发所需的资源和支持;采用集权决策模式,由技术专家主持研发工作,以利于高层决策的快速实施,集中力量进行技术攻关;实行资源统一配置。下图是一个企业某一阶段创新体系的示例。
小结
究其根本,科技创新是一个技术经济概念,其核心是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其最终结果对企业而言不仅仅是获得研究与开发成果,而是实现研发成果的商品化,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而企业创新体系是为了完成创新目标,对于企业内外部创新资源的有效组织方式。
由于企业发展现状、历史路径、所处环境的差异,创新体系必然存在很大差异,企业需要从创新战略出发,通过合理的选择创新模式,构建创新体系,获得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