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洞察 <返回

世界一流企业的门径式创新管理,核心在干什么


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离不开创新发展。
作者|知本咨询国企产业研究院院长 陈爽
编辑|亿亿
 
 
在《加快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意见》中,世界一流企业创建的16字方针也特别强调“创新领先”的特点和要求。
 
创新领先,首先要构建和优化创新管理体系。结合行业特点和发展要求,不同企业选择了不同的管理方式。其中,创新的门径式管理是不少企业关注和运用的重点管理模式。
 
那么什么是“门径式管理”呢?
 
顾名思义,这样的创新管理:一是要有明确的创新路径或创新链条;二是要有“门”的设置,作为关键节点的开关控制;三是要结合不同环节的创新要求,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方式;最后还要注意创新团队应该多元组合、多元协作。
 
门径式管理既涉及创新组织的优化,又涉及管理模式的差异化。总结上述要点,大家可以记住这28个字:
 
创新链条有路径,创新推进有门槛,创新管理有差异,创新团队要多元。
 

 

01

创新链条有路径

 
创新链与供应链、产业链有一定相似之处,就是它同样体现了创新活动的完整过程。比拟供应链、产业链等描述,创新链是从创新需求到产业化扩散形成的完整链条和过程。
 
一般来说,这个过程会包含创新需求的确定,基础研究环节,应用研究环节,设计开发环节,试制改进环节,生产销售环节和更广泛的产业化阶段。
 
简单的说,创新链条就是把概念想法转化成为产品服务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现在大家谈论的最多的,最关注的,就是市场需求的衔接,客户要求的响应。
 
创新链条不仅是一个过程,还是一个闭环,从市场中获取需求,通过技术创新再向市场上提供新的产品服务。
 
创新链条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不同的定位和职责要求。每个环节都不同忽视,更不容缺失。
 
 
02

创新推进有门槛

 
搞研发创新的人都非常熟悉创新漏斗理论。“创新漏斗”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
 
技术创新往往是从一个构想为起点的,之后逐步把构想转变为新产品或者新服务。
 
这样的转化过程,是从大量的创新构想中,经过构想的筛选、实验的验证、技术的开发、市场的测试等等诸多环节,最终选择调整成型的。从海量的构想理念到最后的一个产品,就像是用漏斗筛出来的过程。
 
美国学者斯蒂文有一本书,叫《3000个构想=1个商业成功》。里面指出,对所有产业而言,大约3000个产品构想中才有一个最终转变为成功的新产品;而在制药领域等一些技术要求更高的产业领域,这一比例大约为6000-8000:1。
 
不难看出,技术创新的过程就像是一个进口宽、出口小的漏斗,这一层一层筛选的环节,就是“门”的设置位置了。
 
国际领先的绝大多数企业,在创新管理领域都采取了门径式管理的思路和方法。
 
比如国际检验检测的龙头老大SGS公司,就依照创新链重新优化了他的创新组织体系。
 
2021年SGS为支撑2021-2023年业务战略的征程,成立了创新与数字化解决方案的跨部门战略单元。这个组织依据创新漏斗理论,打造从新技术的选型和优化,到原型开发,再到最终上市的全链条管理体系。
 
对应创新的主要环节,SGS设立了相应的组织单元来开展具体工作。
 
创新需求环节——SGS的创新实验室,核心职责是识别关键技术和社会趋势,建立创新的可行性研究平台。通过平台审核的研究项目作为SGS集团未来投资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创意与理念环节——SGS的孵化实验室,主要是围绕关键主题来寻找创意,构建想法的。创意团队可以由跨部门的人员构成,通过集团考察的创意将得到集团支持并进行孵化,集团也支持团队成立初创公司。
 
想法细化阶段——这个环节是要将最初的想法通过改进、评分,然后转化为具体的创新项目。SGS公司在每个部门和所有地区都任命了数字创新经理来领导这一过程。
 
具体的创新项目通过精益启动和敏捷方法进行验证。SGS创新工厂的敏捷创新团队通过执行用户验证、原型设计和快速构建最小可行产品来支持这一过程。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得分较低的和在验证期间失败的想法,都将被归档,用于给更多的科研人员带来启发。
 
服务方案环节——SGS公司重点通过它的技术中心,来推进创新项目的转化,使之成为技术解决方案。技术中心包括 SGS集团物联网能力中心和新兴技术能力中心,该中心专注于人工智能、RPA和其他颠覆性技术。
 
最后是创新研发的应用推广环节——在这一环节,SGS公司设立了“创新工厂”,支持通过验证的项目实现商业化推广。“创新工厂”可以有多种组织形式,可以在现有的部门内实施,也可以分拆出独立企业,或者设立初创企业,来进行进一步的运作实施。
图片
 
图:SGS创新管理流程
资料来源:SGS集团官网
 
 
03

创新管理有差异

 
创新管理应该由谁来管,怎么管?这个取决于不同环节的管理要求。
 
我们都知道医药产业对于创新研发有着较高的要求。
 
国际上不少医药企业在创新管理上也有很多一流实践经验,值得参考和学习。
 
诺和诺德的创新模型是国际大型药企标准的全价值链条,覆盖从研发、生产、政府审批、市场进入的所有环节。结合医药制造的业务特点,诺和诺德将创新链环节进一步分割为“目标识别、领先识别、领先优化、临床前阶、第Ⅰ阶段、第Ⅱa阶段、第Ⅱb或Ⅲ阶段、FDA申请与发布”等共8个阶段。
 
不难看出,“目标识别、领先识别”更倾向于市场需求的研究判定阶段,在这个阶段诺和诺德依托自身的医学研究和市场研究来分析判定,该技术领域或者技术项目是否启动。为了保证研究方向的准确性,以及技术研发与战略的一致性要求,这个阶段公司采取了“集中管理”的模式。
 
从“领先优化”到“第Ⅱa阶段”的4个环节,诺和诺德设立了12个药物开发卓越中心(CEDD,Centers of Excellence in Drug Development),近40个发现成效单元(DPU,Discovery Performance Unit),来推进技术研发工作的开展。
 
在这一期间,更多是通过多环节的、反复的开发测试来评判药物的有效性;而诺和诺德公司层面则借助“发现投资委员会”这一组织,来进行研发风险的识别、判定、评估,最终确定药品研发项目在关键节点是否通过,是否完成了概念证明,可以进行产品开发和推广。
 
到了“第Ⅱb或Ⅲ阶段、FDA申请与发布”的最后阶段,创新工作则交到了医学发展团队(MDT,Medicine Development Team)的手中。与前期的创新主体不同,医学发展团队不仅关注技术,更关注药品上市的各种要求。
 
在这两个阶段中,诺和诺德重点通过产品管理委员会来实现集中化管理,确保重点产品快速推向市场。
图片
 图:诺和诺德技术研发管理模式
资料来源:Huckman & Strick
 
 
04

创新团队要多元

 
创新的门径式管理,核心目标是将技术研发有效转化,推向市场,并赢得市场,实现企业的价值创造。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研发人员的参与,需要技术专家的支持,同样需要市场人员、产品生产人员等众多人员的团队协作。
 
比如前面谈到的SGS公司,他的创新委员会就是由集团各部门和地区的创新经理共同组成的,利用多元化的团队来有效治理和维护“创新漏斗”的实现。
 
在创新实施中,SGS公司还成立了创新小组,与业务部门密切合作,通过跨机构合作,整合不同立场和专业视角,更好把握客户需求,共同创建和交付客户解决方案。
 
而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华为公司,研发创新组织也由IPMT团队(技术项目管理)和PDT团队(研发执行)两部分组成。其中IPMT团队包括股东会成员及业务部门负责人,确定各类研发目标;PDT团队则为跨部门的协同团队,其核心是产品质量小组成员,PDT团除了研发人员之外,还广泛吸纳了市场销售人员、生产制造人员、采购人员、技术支持人员和财务人员等,更好的推进满足市场需求的技术研发工作开展。
图片
图:华为的PDT团队构成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05

门径式创新管理的国内实践

 
年来,国内不少企业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引入门径式管理来推动创新工作的有效开展。
 
比如中化集团研发管理的变革,采用的就是门径式研发管理。
 
中化集团自2018年以来推行的门径式研发管理,即在研发项目基础上,将之分为多个阶段。在早期的研发创意阶段,自由度较高,可以进行简单的实验论证,不必进行程序申报。从立项阶段开始,对方案、小试、中试、产业化等环节实施分段管理,及时调整、暂停或终止有问题的项目,把资源聚集到更有可能获得成功的项目上去。
 
通过两年的门径式管理变革,中化集团更加聚焦关键领域,重点研发项目,在持续加大研发费用投入的同时,立项项目数量显著减少,这说明“好钢用到了刀刃上”。
 
“十四五”期间,研发创新管理仍将是众多企业的关注焦点;尝试门径式管理也将是更多企业的变革选择。大家在引入门径式创新管理的实践中,关键要把握四个内容:创新链条有路径,创新推进有门槛,创新管理有差异,创新团队要多元。图片

 

 

上一篇:全国各地纷纷“揭榜挂帅”,有何亮点?如何实

下一篇:2022年世界500强|新榜单,新变化

向数百家500强国企、央企、民企提供管理智慧、方法和
信息咨询用智慧赢得世界尊敬

详细了解我们如何向企业提供成长综合解决方案

成为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