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改:研发设计公司请用好“虚拟产值激励”


撰文/ 知本咨询国企激励研究院
编辑/亿亿
市场化的薪酬激励机制,是国企改革的核心工作之一,每个行业、每个地区都希望找到适合激励工具,当下正在大力推动的科改工程,更加需要找到适合于科技型公司的激励个性“菜谱”。
这个菜谱在哪里?
除了近几年公布政策里包括的股权激励、超额利润分享、项目分红,还有没有更加贴身的科改专用激励工具呢?
有的!
什么是虚拟产值?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激励考核工具?具体落实中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这是我们今天要解释的三个问题。
什么是“虚拟产值”?
这个概念,实际是两个词,首要是产值。
产值可以是企业合同额,可以是收款金额,也可以是工作量,这个定义,在不同的行业是不完全一样的。
产值一般是实实在在的。如果一家企业可以直接面对外部市场,签订合同,获得营业收入,那这个产值数据就摆在面前,这叫实际产值。
与此对应,虚拟产值并不是实实在在的合同和收入,而是一个企业制定的一个产值标准,简单的说,是根据各种方式“拍”出来一个数据。
那为啥还要搞一个虚拟产值的概念呢?
有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企业里某些工作和劳动,没有直接面对市场,而是内部中间过程,但要有效的衡量大家的工作量和成效,就需要有个量化的数据,因而需要主观拍一个数字。
第二个原因是,由于外部市场和竞争的压力,企业签订的合同可能大大偏离了成本价或者标准价,这个时候就需要人为制定一个合理的收入标准,来准确判断员工的工作投入产出,以免出现“越干越累,挣得越少”之类问题。
仔细想来,虚拟产值这个概念,在科技型企业,特别是研发设计类企业里,确实很有实用空间!
对于研发设计类企业,比如设计院、研究院等,有很多员工从事技术设计、工艺设计、产品设计工作,这一类开发设计工作,经常面对的是图版,产出的是图纸,系统性、流程性都很强,最终的设计成果,提交给生产单元进行实施、施工、制造。
大量的研发设计工作,很有可能只是企业价值创造过程的一环,没有直接面对市场,所以就没法直接获得效益,那么在此情况下,如何对于几十、数百、上千的研发设计人员进行有效的评价和激励呢?
虚拟产值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每家研发设计单位,可以通过模拟市场的方式,在行业定额标准,人力市场成本,企业人均每小时劳动生产率等的基础上,系统制定和分解虚拟产值,总体上让每个设计单位、设计小组都有产值,让每名研发设计师都知道自己的劳动价值。
虚拟产值激励对于研发设计公司的价值是什么?
研发设计类企业,都是知识密集型,员工都是智慧劳动贡献者。这样的创造性、流程性、协作性相结合的工作特点,是靠上班打卡、工作计件等考核方式没法衡量的。
怎么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发挥每个人最大潜力呢?怎么样才能防止和杜绝出工不出力、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毛病呢?
虚拟产值激励的应用价值就在这里。
知识型工作,靠的是脑力,同样一个设计、一张图纸,可以用之前的库存积累凑合,也可以挖空心思创造创新,效果完全不同。对于这样的工作激励,如果不是内在的、主动的、自发的,光看出了多少张图纸,花了多少小时人工,是搞不定的。
最好的逻辑,就是让各个研究团队、设计师们,都能够为自己的工作效果和产出直接负责,成为自己的老板,本岗位的CEO,同时成为上游设计环节的客户和评价者。这样才能创造一个最佳的“激励场”!
虚拟产值,也就是设计研究项目的模拟收入,可以通过企业整体的综合平衡进行计算,然后再通过设计流程的分工,进行拆解和细分,最后可以落实到每一个设计师岗位,这就能够形成一个设计研究企业的虚拟产值树,每个设计师都会知道,自己干这项设计工作,能得到多少虚拟币。干得越多,干得越好,虚拟产值越高,能够获得的激励就会越高。
同时,设计研发企业的人工成本、综合配套成本都是确定和可估算的,能够通过会计计量的方式,详细进行计算。这样每个设计师也能够知道完成一项设计任务时,自己耗费了多少综合成本。
下面,虚拟产值减去综合成本,就能够得到设计师的虚拟利润。虚拟利润是最好的价值增值衡量手段,企业可以将虚拟利润划分到设计部门、设计团队和设计岗位,将每个人的奖金直接和虚拟利润挂钩,按比例提取。
这样,就可以形成每个设计人员都能够通过虚拟产值的工具,看到自己的利润表,能够清楚算好自己的收益,主动增加虚拟产值,降低控制成本支出,从而形成干好每项工作的源发动力。
实施虚拟产值激励要注意两个环节
这个激励工具理论上看,是挺完美的,但是如果实行不好,管理成本高,同时也没法持续起到效果。
成败在于两个关键点,特此提请注意。
1、虚拟产值是拍出来的,但肯定不能“拍脑袋”
虚拟产值是评价考核每个研发设计人员工作成效的基本尺度,估算方法的科学性必须要把握好,才能起到准确的考核作用。
在一些研发设计企业的激励实践中,这个虚拟产值的确定,是要通过本单位和相关同行同业公司,类似工作的市场价值水平(注意这里不是人工成本定额)来做为基数,同时,再考虑设计产品的差异性、创新难度、人员结构等等因素,变换为若干系数,综合计算得出的。
一项研发设计的市场价值水平,可以通过类似的市场询价得到,或者通过本企业集团内部的市场价值调整确定,这就要求企业随时关注、收集和更新市场交易和工程设计价值的动态数据,能够做到本企业按年度更新迭代。
内部的产品设计差异系数、设计创新难度系数等,要根据历史的研发设计项目情况,进行内部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综合分解确定,也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细活。
所以,有些研发设计公司,将这两项确定虚拟产值的内外部数据分析和计算工作,开发成一个小的软件系统,方便随时使用,我们觉得是一个挺好的尝试。
不管贵公司有没有这个系统,都可以利用这样的方法,量化确定虚拟产值,凭经验拍脑袋肯定是行不通的。
2、基于WBS的项目分解,是虚拟产值激励的基础
研发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像是兵团作战。
特别是在航空航天、电子通讯、石油电力、大型装备等等行业内,大系统由几十个子系统构成,每个子系统要由若干专业设计参加,项目总体设计步骤和流程多达数百个节点,这样的网络型研发设计系统,如果评价每个环节的研发设计人员的虚拟产值,必须要靠科学工具。
很多设计院都有使用WBS分解任务的基础,这个管理工具的应用对于虚拟产值激励应用是非常有帮助的。
借助于WBS,可以将项目总体虚拟产值,根据最优时间周期、最佳流程走向、平均人员配置的变量关系,从后向前,一层一层倒推确认到研发流程的每个环节,进而可以落实到每个研发设计师,确定岗位虚拟产值金额。
总体来说,虚拟产值是在科技型企业,特别是研发设计类组织里行之有效的考核激励工具,它可以用量化的方式,科学评定知识密集的脑力劳动价值,让企业把激励用在刀刃上,让员工都能焕发最大的潜能和活力。
还没有使用的科改企业,知本咨询建议大家尝试,已经有应用基础和雏形的设计院朋友,可以进一步升级迭代。
还是那句话,管事就是考核,管人就是激励。虚拟产值,两者兼而有之,是个好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