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服务“特色化”:上海、深圳政策异同

文|郝慧慧(知本咨询国企改革数据中心、国企产权交易研究员)
前言
如,作为人力资源服务体系承载主体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其近5年的成立数量与从业人员的数量均呈现持续增加的态势,这对各地促进创业就业、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整体看,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近年来的发展,受到各级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从中央到地方,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这不,2022年1月24日,上海人社局等五部门便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本市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沪人社力〔2022〕19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促进上海地区人力资源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升上海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
下面,针对人力资源产业相关政策,我们来看下上海与中央、深圳的异同点有哪些。
本小节,首先对上海《实施意见》的出台背景进行分析,其次就其框架及核心内容与中央层面文件的异同点进行剖析。
1.《实施意见》的“两方渊源”
整体而言,《实施意见》的出台,一是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二是立足当地发展,具体来看:
十八大以来,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是面临总量规模、服务功能和质量、专业化程度以及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总体水平不高等问题。
为此,2021年11月8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人社部发〔2021〕89号,以下简称“89号文”)。
在此背景下,上海地区积极国家号召,出台《实施意见》,促进当地人力资源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
立足当地方面,上海作为站在时代前沿的现代化经济大都市,其经济发展已走在全国前列,而为建立更完善,更能与自身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创新协同、开放包容、科学规范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进而深深留住和吸引更多的人才“择偶上海”,《实施意见》的出台势必会为此加快赋能。
2.与中央文件核心内容有共性
(1)整体框架略有区别
从整体框架看,上海《实施意见》与中央89号文有一定区别。
89号文共包括三大方面,共提出14条内容,但这14条内容并不全是具体举措,整体行文兼具指导性与操作性。
而《实施意见》则只包括四个方面,共23条举措,是一个偏向操作性的文件。

对比发现,虽然两个政策的框架内容完全不同,但对中央89号文中第三部分提到的政策举措,《实施意见》通过四个方面进行了对标制定,其中既有拿来主义,又有根据上海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地发展的举措。
具体这23条举措可归为两类。
(2)举措内容“8同,15不同”
《实施意见》中提到的23条举措,整体是在89号文中的6条政策举措下应运而得,对比发现,其中有8条完全对标了国家举措,15条则更贴近当地实际。

对于人力的吸引力,海滨城市深圳就不得不提,借此契机,我们将上海与深圳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政策体系进行对比,挖掘其中的特点。

对比发现,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体系中,上海搭建起了“1+2”的政策体系,而深圳则形成了“1+3”的较为完整的政策体系。
从发布时间看,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在紧抓人力资源服务业重大发展机遇方面走的相对靠前,纲领性的文件在2017年便已出台,相对而言,上海的政策则在近两年密集出台。
但整体而言,两个地区从政策方面对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扶持均聚焦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等方面,使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向高质量、高增速方向不断迈进。
综上,当前,在中央政策导向下,上海、深圳等国际化、科技化、信息化、产业化的大都市中,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政策体系已经相对完备。
我们研判,随着其他各地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政策体系的搭建完善,作为国家重点发展产业领域的人力资源产业,未来将会释放更多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