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深化操作技能人才改革的最新政策解读
作者:国企干部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4-12-03
次浏览
知风云:进一步推进国企干部人才改革,要重点解决哪些问题?国有企业操作技能人才需要进行哪些深化改进呢?
10月21日,《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正式与社会见面。
这是全国企业的一件大事,也标志着十年磨一剑的改革工程进入新阶段。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经济普查数据,在全国企业当中,国有控股企业数量仅占全部企业的1.3%,但从业人员占全部企业的15.7%。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对于国企而言,也是至关重要。
在长期国企干部人才改革进程中,一直十分重视工人队伍建设和职工基层民主管理,产业工人队伍这个概念,在很多具体国企当中,已经发展成为管理、技术、操作三支人才队伍中的操作技能类人才队伍。
因而,我们在下面的分析当中,统一用“操作技能人才”改革来描述国企的“产业工人队伍”改革。
《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项最新国家顶层政策部署,对于国企操作技能人才继续深化改革,有哪些指导意义?应该如何把握呢?
产业工人队伍、国企操作技能人才,在国家、产业、企业层面,发挥什么作用、拥有什么位置?
“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骨干力量。”
“三种力量”的定位,将产业工人队伍定义在国家发展的关键位置,既是对既往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工作的肯定,又是面向未来的改革目标。
除此之外,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要具备哪些基本特征呢?党的十九大报告也给出了明确答案,那就是“三个特征”:
这“三型人才”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共性是都要有知识和技能,都要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知识型人才侧重于知识传播,技能型人才侧重于知识应用,创新型人才侧重于知识创造。
2017年颁布实施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提出产业工人建设改革,要从“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四个方面展开工作,可以简称为“思、制、素、权”。
本次《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在过去多年改革的基础上,依然基本延续着这样的四个方面进行深化部署。
在最新要求中提到,持续强化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党建工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
这些工作部署和要求,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基础。
主要是从提升产业工人社会地位,谋求完善产业工人参与治理和管理的更多制度保障。
在本次政策中,规定了包括落实产业工人参与国家治理的制度、完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健全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加强对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的宣传引导等多项要求。
《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对于进一步提升队伍能力素质进行了明确部署。
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大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力度、落实企业培养产业工人的责任、促进产业工人知识更新和学历提升、深入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等详细内容的规定,都是提升产业工人素质必选题。
最新要求对保障和维护产业工人队伍经济权益,提出了具体措施和改革方向。包括:
提高产业工人经济收入、加强产业工人服务保障、有效维护产业工人安全健康权益、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服务工作等方面。
“思、制、素、权”四个核心改革领域,是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国企操作技能人才改革的基本路径。这个路径从2017年之后展开,在本次政策要求中得到进一步推进和系统安排。
九项政策:持之以恒
从2017年《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以来,国家各个主管部门,都在总体政策要求下,从主管负责领域切入,在不同的方面落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政策要求。
到本次《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颁布为新的节点开始,过去七年时间内,这个改革领域内值得重视和执行的重要政策,一共有九项。
1、《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2017)
2、《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2018)
4、 《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2020)
5、《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意见》(2020)
7、《关于全面推行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 加强技能人才培养的指导意见》(2021)
8、《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2022)
9、《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2024)
《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创新技术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健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知识水平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加快构建国家职业标准、行业企业工种岗位要求、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等多层次职业标准。完善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做好评价结果有机衔接。
《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要求,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大力提高高技能领军人才待遇水平。
实施工资激励计划,提高技术工人收入水平。构建技能形成与提升体系,支持技术工人凭技能提高待遇。
强化评价使用激励工作,畅通技术工人成长成才通道。实现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增强技术工人获得感、自豪感、荣誉感,激发技术工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意见》的基本要求是,探索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术与技能相促进的人才评价使用激励机制。
聚焦人才职业发展中“独木桥”、“天花板”问题,推进职称制度与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有效衔接,支持高技能人才参加职称评审和职业资格考试,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参加职业技能评价,搭建两类人才成长立交桥。
《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的政策目标是建立以体现技能价值为导向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大力提高技能人才职业荣誉感和经济待遇。
提出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一般应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职业发展通道并行设置,层级互相对照。
按照为岗位付酬、为能力付酬、为绩效付酬的付酬因素,技能人才工资结构可由体现岗位价值的岗位工资单元、体现能力差别的能力工资单元和体现绩效贡献的绩效工资单元等组成。
同时说明高级技能人才可以采用年薪制、协议工资制,以及实施中长期激励。
《关于全面推行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 加强技能人才培养的指导意见》要求,通过企校合作、工学交替方式,组织企业技能岗位新入职、转岗员工参加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力争使企业技能岗位新入职员工都有机会接受高质量岗前职业技能培训;力争使企业技能岗位转岗员工都有机会接受转岗转业就业储备性技能培训,达到“转岗即能顶岗”。
以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为引领,促进企业技能人才培养,不断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竞争力。
《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要求全面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普遍建立与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相衔接、与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相适应,并与使用相结合、与待遇相匹配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
本制度提出了“新八级工”等级要求,也就是形成由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构成的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
当我们依据时间发展脉络,将上面九项政策的内容依次浏览之后,就能对国企技能人才改革的进展有更深入理解。
可以说,这些政策的实施一直是延续着产业发挥工人队伍“三种力量、三大特征”的作用,从“思、制、素、权”四个方向持续细化深化改革,过去的七年时间是一以贯之、持之以恒。
未来,在《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基础上,国企技能人才改革会继续取得新的成绩。
最后,我们再来回顾国企深化操作技能人才改革的1、4、9基本要点:
北京知本创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核心专家团队、最多原创管理技术、数百家大型国企咨询服务经验,业务咨询请联系小知老师:137 1778 2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