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洞察 <返回

深化提升行动,3动因、2任务、3条底线、1支撑

知风云:国庆节后,国企将迎来2023年的第四季度,这是不平凡的第四季度,也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进入加速跑的第一个季度,并以适当的速度一直跑进2025年。在这个战略进程里,怎样瞄准精确的目标,如何保持正确的姿势?

作者|知本咨询国企综合改革研究院

责编|亿亿 编辑|阿苓
今天,是学习日。我们研讨并聚焦一组数字“3—2—3—1”。
3231是什么?它不是电报密码,也不是祝福代码,而是正在起步的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给我们提出的任务指令码。
国庆节前,经过几个月酝酿,经过各企业集团改革方案和台账准备,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按下了加速键。
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三大动因、两类任务、三条底线、一个支撑,混改风云,15分钟 
核心标志是三个:
第一,9月28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专题推进会,这是对中央企业和各地方国资国企正式推动改革的部署会、动员会、计划会。
第二,9月份,包括甘肃省在内的部分省区召开了本地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动员部署会议,省一级的国企改革深化也开始加速。
第三,10月1日出版的第19期《求是》杂志刊发国务院国资委党委署名文章《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我们简称“文章”),全面深入阐述了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基本原则和核心要求。
国庆节后,国企将迎来2023年的第四季度,这是不平凡的第四季度,也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进入加速跑的第一个季度,并以适当的速度一直跑进2025年。在这个战略进程里,怎样瞄准精确的目标,如何保持正确的姿势?
《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这篇文章对此做了充分说明,需要大家详细学习、深入理解。
知本咨询经过学习理解,将文章的核心改革思想,总结为“3—2—3—1”:
第一个3,是指实施深化提升行动有“三大动因”。
这个2,是指落实深化提升行动有“两类任务”。
第二个3,是指推进深化提升行动要坚持“三条底线”。
这个1,是指保障深化提升行动有“一个支撑”。
“3231”的提出和明确,是全面加速国企深化提升行动的发令枪声。闻令而动,寻迹而行,久久为功,才是我们当下的正确姿势。
 
图片三大动因
 
国企为什么要改革呢?
答案很简单,也很抽象。
简单是因为,这个答案就一句话,“通过改革解决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问题。”
抽象是因为,生产力是指什么、生产关系为什么不适应它的要求了、到底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等等这些问题,每个国家、每个地区、每个阶段的回答都是不同的。
40年前,我们给国企放权让利,搞厂长经理承包责任制,是为了解决计划经济模式下企业没有主体地位,经营没有动力的生产关系和迫切需要提高的国企生产力水平的不适应问题。
30年前,我们开始推进国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多种模式改制重组为有限公司、股东公司、上市公司、集团公司,是为了解决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生产关系与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公司生产力要求不适应的问题。
20年前,我们推动国有资产监管管理体系改革,推动国有企业整合优化重组,是为了解决“九龙治水”的原国资监管分工体系和国有经济集团化、全球化、一体化发展生产力要求不适应的问题。
10年前,我们推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深化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优化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是为了解决国企在不断提升规模、影响力、控制力并形成越来越多世界大公司的生产力要求下,企业治理决策体系的大脑难以跟上,同时企业微观主体活力不足的生产关系重塑问题。
今天,面对二十大之后的国企改革,面对已经起步加速的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我们要解决的生产关系调整,又是什么呢?
文章给予非常清晰的解答,这个答案就是“三大动因”
  • 战略动因
  • 环境动因
  • 短板动因
1、战略动因: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必须改革
二十大给我们每个人提出了通过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长期战略任务,从现在开始到2035年,按照规划时间是完成这个历史任务的第一阶段。
在未来的十年多一点时间内,国有企业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必须冲在前面、改在当前、做出表率。
2、环境动因:全球大变局加速演进要求必须改革
文章指出,“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正在经历大调整、大分化、大重组,不确定、不稳定、难预料因素增多,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
国有企业身处这种巨大变动演进的环境当中,作为很多行业中起到四梁八柱作为的经济主体,自然不能独善其身、自说自话,必须通过改革承担起历史责任,发挥好核心功能,从而实现国家战略意图,发挥好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关键变量的作用。
3、短板动因:国企机制体制弊端要求必须改革
通过改革,国有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核心力量,近100家国企进入世界500强名单,但这样的成绩并不能说明国企已经完成了在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方面的基本任务。
事实是,“一些国有企业仍存在大而不强、资产收益率不高、创新能力不足”,这些问题差距的背后,是国企在机制体制环节上,虽然经过三年行动的提升,依然存在的短板和不足。
怎样应对?只有一条路,通过继续深化改革来“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提高国有企业治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国企改革的时代性,就体现在它在每个重要时间点上,都是国有企业可以拿出来顶在最前线的战略工具,推动企业调整自身状态,启动追赶时代目标。
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就是在这样的新时代背景下,基于未来发展目标,针对内外部挑战,提出并部署的崭新改革。所以,它并不是对已经结束的三年行动的简单深化固化,而是标识一个新改革周期的开始!
 
图片两类任务
 
“三大动因”,告诉我们为什么需要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下面紧接着的问题就是,这个新三年的改革行动,要完成哪些目标任务呢?
您也许已经感觉到,战略动因、环境动因、短板动因综合在一起,给国企改革深化提升的具体工作,提出了一个更加立体、更为复杂、更有挑战的要求。
应对新时期的改革要求,就要深刻认知,用新思考和新逻辑来部署安排,而不是简单停留在过去国企改革的“单轨模式”。
《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文章就此明确指出,要通过两个并行路径,推动深化提升的落实。
这两个并行路径,知本咨询认为可以总结为“两类任务”:
第一类任务,功能使命性任务。
文章指出,“突出抓好以更好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的功能性改革。”这里的功能性改革,就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的功能使命性任务。
功能性改革总体包括三个核心内容:
  • 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更好服务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 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更好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强化重点领域保障,更好支撑国家战略安全。
第二类任务,体制机制性任务。
文章指出,“着力打造发展方式新、公司治理新、经营机制新、布局结构新的现代新国企。”
以“四新”为特征的现代新国企打造,核心就是推动国企继续深化机制体制性改革。
根据文章的内容,这个部分的改革任务也包括三部分:
  • 围绕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改革,进一步加大市场化整合重组力度。
  • 围绕提升活力效率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和市场化运营机制。
  • 围绕完善监管服务深化改革,进一步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
如何深入理解功能使命性任务和机制体制性任务的关系呢?知本咨询认为它们更像是一个连接在一起的“双环模型”,我们一起看一下:
图片
从改革内容看,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包括一左一右两个圆环。左环是功能使命改革任务,右环是机制体制改革任务。
需要注意的是,这两个圆环虽然内容差异明显,重点核心不同,但是它们并不是分离的、独立的、不关联的,这两个环紧密连接交叉在一起,它们的交集是什么呢?
那就是一家既能努力实现现代新国企机制体制活力创新领先,又能实现在产业、安全、科技领域成为国之大者,引领全国和全球的优秀企业。
这样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都得到检验,这想必就是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理想目标和终极状态!
所以,知本咨询认为,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通过功能使命性任务和机制体制性任务的结合,进一步推动了世界一流企业的改革目标,可以说,这次改革是两类任务,实现三大目标的改革。
 
图片三条底线
 
古语言,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这是力争最好的意思。
古语又言,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是坚持底线方法原则的意思。
改革,是一个既要树立高目标、争取最好结果的工作,又是一个必须坚守底线原则的工作。改革有一个成长空间,上线是完美完成任务,底线是确保改革原则。
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有哪些底线原则需要遵循呢?
《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文章指出了三条底线,它们分别是思想底线、原则底线、目标底线。
图片
1、思想底线
“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是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国资国企工作的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
因而,作为首要任务,“自觉做到学与知深度结合、思与信融会贯通、用与行有机统一”,就成为国企改革中必须坚守的思想底线。
2、原则底线
多年的改革历程,让我们积累了大量的改革经验和方法,也明确了若干改革重大原则。
在今年早些时候国务院国资委党委署名刊发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经验总结与未来展望》一文中,总结了国企改革的五条重大经验,它们分别是:
图片
  • 国企改革的指导思想,就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
  • 国企改革的重大原则,就是把党的领导贯穿国企改革全过程各方面。
  • 国企改革的使命任务,就是全面正确理解国有企业在国家战略层面的存在意义。
  • 国企改革的基本方向,就是持续推动与市场经济深度融合。
  • 国企改革的基本方法论,就是体现“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要办事”的要求,实现强有力的组织推进体系和务实高效的工作推进机制。
这五大原则,依然是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核心原则指南。
3、目标底线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树立了明确的目标,那就是取得“三个明显成效”。
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本目标,要继续取得“三个新的明显成效”。
文章指出,“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从新时代新征程赋予的新使命新任务出发,围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提出要实现“三个明显成效”,即在增强国有企业服务国家战略功能作用上取得明显成效,在推动国有企业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上取得明显成效,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和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上取得明显成效。
知本咨询认为,深化提升行动提出的三个新明显成效,与过去的三个明显成效相比,在企业目标、社会目标之上,增加了国家目标,大幅加高了!
同时,在过去改革“有制度、有行动、有成效”基础上,提出真正按照市场化经营、对照世界一流企业标准等新的标准要求,大幅增厚了!
具体来说,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目标底线变化,我们可以用一张对比图来感受:
图片
(具体分析内容请参考混改风云公众号文章《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联系和区别,请看两个“三个明显成效”》
思想底线、原则底线、目标底线三条底线标准,给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画出了一个三角行边界,每家国企都需要在这个边界范围内实施改革,争取最好的成绩。
 
图片一个支撑
 
国有企业改革,与其他类型企业改革、变革的重大区别之一是,始终把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摆在核心位置。这是改革的定海神针,也是国企的坚强支撑。
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依然如此。文章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所以,要从三个主要方面开展部署,强化这个核心支撑力量。
  • 完善党领导国有企业的制度机制。
  • 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队伍。
  • 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
以上我们基本对 “3—2—3—1” 大致做了学习了解,国企朋友们对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原因、内容、注意事项有了整体认识。
2023年很不寻常,它是国企改革新的一个起点,承载着国家期待、社会重托、员工深情、客户希望的中国国有企业,请挂满帆,迎着霞光,继续前行吧!
 
 

上一篇:如何建立外部董事召集人制度?要注意什么问题

下一篇:外部董事高效履职,请开好八种会!

向数百家500强国企、央企、民企提供管理智慧、方法和
信息咨询用智慧赢得世界尊敬

详细了解我们如何向企业提供成长综合解决方案

成为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