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洞察 <返回

企业党委会怎么开?

v

知风云:管理依靠走动,决策凭借开会。

国有企业尤其如此。虽然我们不提倡文山会海,但通过会议集体决策的形式推动工作,是国企的基本功、必修课。

 

作者|知本咨询国企治理管控研究院

责编|亿亿 编辑|阿苓

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协调运转、有效制衡,基本条件是把几个主体的权责清单搞清爽,再把党委会开好、董事会开实、经理办公会开动,这样一环一环推进,我们期待的现代治理大厦,就会拔地而起。

所以,在高层治理工作里,开会这件事,不只是形式,关键要有内涵。一个好的会议,可以通过精巧的机制设计,充分调动每个人的思维和行动,达到集思广益、统一思想的作用。

企业党委会怎么开?沙龙、务虚、专题、决策、扩大会经验指南,混改风云,13分钟 

同样,一个随随便便的会议,形式上好像循规蹈矩,实质上空无一物,大家耗费了时间,企业浪费了资源,最终并无所得。

这一好一坏之间,相隔并不远,成败关键点、转折点,就是对决策性会议的内容、机制和目标的深刻把握和合理设计。

我们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近几年中央企业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国家电投)在落实党委会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方面的一些创新和探索。

这家企业,将党组会的召开形式,分解为五种,分别是党组沙龙、党组务虚会、党组决策例会、党组专题会和党组扩大会。

图片

 

01

党委沙龙是什么会?

 

沙龙,这种从19世纪的法国产生并流传全世界的客厅社交形式,对于学术圈、艺术圈并不陌生,但是如果和正式的国企高层治理放在一起,确实是一个创新思路。

沙龙的特点是形式自由、格调轻松、参与人员没有严格边界,同时话题广泛,大家作为参与者,也是讨论者,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自由讨论。

拥有这种特点的沙龙,如果和党委集体讨论决策的场景相结合,放在哪里更合适呢?

国家电投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们的做法是,对于重大前沿问题、概念问题,国家电投邀请行业专家和相关企业,在总部举办党组沙龙,总部各部门负责人旁听,每次都要形成成果。

比如,2020年讨论了碳资产公司话题,2021年初讨论了REITS问题。

较近的一次党组沙龙,于2023年4月召开,主题是“世界一流企业法人治理沙龙”,系统回顾国家电投在法人治理体系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分析亟待解决的问题,聚焦建设“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交流体会与认识,共商提升路径与措施。

沙龙是一个面向未来重大议题的讨论交流,所以参与人员需要内外结合,给专家学者充分空间,平等交流、集思广益。

国家电投的沙龙,由党组书记董事长主持,外部董事和党委委员参加,并请集团总部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与,邀请外部专家就专门的讨论议题进行介绍和建议,然后大家进行群策群力的沟通交流。

这种党委沙龙的议题,都是国企改革发展的前沿性课题,具有开放性,需要充分的沟通、交流、碰撞,不适宜放在标准的会议室里,按顺序就坐,需要在一个非正式的开放性场合举行,自然和谐、轻松自由。

党委沙龙,将严肃的会议和轻快的讨论有机结合在一起,是国企党委把方向过程中进行思考讨论,开展“前瞻预判”的一种创新会议形式。

 

02

党委务虚会怎么开?

 

务虚会,对于很多企业并不陌生。每年年末或者年初,不少公司的中高层管理者,都会召开一个关于新年度工作想法和思路的务虚会,集中讨论两天。

务虚会有几个特点:

第一,一定有一个较为明确的主题内容。

每年底年初开,主题就很集中,“明年的工作怎么干?”。这个主题内容应该是和公司的事业发展紧密相关,不是空泛的、发散的。

第二,务虚会要开展的讨论是明确原则和方向。

在这样的会议上,不要讨论实施的细节末节问题,主要是一件事情企业怎么干,从那几个方面去干,怎么推进等等原则问题,并在这些问题上取得一致的意见。

第三,务虚会需要参会人员准备充分、畅所欲言。

既然是务虚,就不是当场决策,也不是一人拍板,更不是受领任务。务虚会参与的人员一般是高层,都需要对讨论议题进行系统准备和意见建议发表,所以,务虚会不是拍脑袋随意开,而是提出议题后,请参会的高层人员每个人都充分思考和准备,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答案。

国家电投的党组务虚会,就是针对已有相对确定方向的话题,讨论如何实施的问题。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无论是沙龙,还是务虚会,都是一种讨论并确定思路的会议形式,前者是对前沿开放性问题,后者是对方向明确的具体问题。这两种会议都不是正式的决策性会议。

在党委务虚会上,党委委员分别发表了意见后,受邀参会的外部董事也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然后一般由党委书记进行总结发言。

这个总结发言,需要将各位党委委员和董事的意见进行综合归纳,并且结合党委书记自己的观点。

会议最后,务虚会也需要会议纪要,将主要的一致意见进行确定,会议上还需要就确定原则之后的推进工作安排和具体分工进行部署,以便于后续就具体问题形成可以决策的议案和方案,推动正式决策和实施工作。

 

03

党委决策会如何高效?

 

党委会会议,是国有企业重大决策的核心会议之一,一般来说,很多国企都会定期安排党委会会议。

我们一起来温习一下党委会会议的要点:

党委会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说的更具体一点,可以理解为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

党委会会议是正式的决策性会议,讨论决策的内容一般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按照政策要求由党委直接决策的事项,二是按照“三重一大”、“党委前置研究事项清单”等规定,对于重大经营管理事项进行事前讨论把关,并出具意见。

党委会会议的程序是十分严谨的,从议案的提出,到事前的酝酿讨论,到会议出席人数的规定,到每位党委委员发表意见,到各自表决,再由党委书记根据表决结果总结结论性意见,都要详细规定在《党委会议事规则》之中。

一家企业的党委会如何才能更加高效?还是要深入学习“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这篇核心要求,这是全国国企党委会的基本遵循。

党委会工作方法一共有十二条,涵盖了领导责任、决策机制、执行机制、从政道德、思维方式、关系协调等各个方面。

比如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要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互通情报”;不懂得和不了解的东西要问下级,不要轻易表示赞成或反对;学会“弹钢琴”;要“抓紧”;胸中有“数”;“安民告示”;“精兵简政”;注意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力戒骄傲;划清成绩和缺点等两种界限。

在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共同发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公司治理的新时期,党委会的效用发挥,还需要注意四点:

第一,“划好边”。

党委会决策事项、党委会前置前置研究事项,董事会决策事项、董事长和经理层授权决策事项,要把边界都事先确定清楚,让大家都在规则内运转。

第二,“做缓冲”。

缓冲就是通过上会前的充分沟通,形成相关人员的意见讨论和统一,将“事先酝酿”做到位。

比如国家电投就建立了党组会前的外部董事沟通机制,针对战略、投资等重要决策事项,在党组会前一周提交董事会专门委员会会议或外部董事沟通会研究讨论。有了缓冲,决策链接的效果就会更好更通畅。

第三,“讲程序”。

治理议事规则是公司最重要的内部制度之一,公司全体员工都在看着,所以从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三个主要负责岗位开始,都要严格执行确定的议事规则。党委会的议事程序,是政策要求、治理规范、决策需要,更需要领导人带头执行好。

第四,“分重点”。

党委会前置研究事项,并不是要代替董事会和经理层的决策,所以党委会前置研究的内容方式是不同的。

很多学者专家总结,党委前置研究,是判断“干不干?”的大方向,董事会决策是判断“能不能干?”的战略价值,经理办公会推动执行时判断“怎么干?”的方法路径问题。所以党委会讨论前置研究事项,方式方法和角度要分清重点。

 

04

党委专题会什么时候开?

 

一般的党委会,是定期举行的,每次会议前都由相关负责部门准备多项议题,这些议题在会议的几个小时内,一项一项讨论并形成决策意见。

如果企业的重大战略性事项发生,涉及到的内容复杂系统,公司党委认为需要单独讨论的时候,这时就这一件事进行党委会讨论,就构成了党委专题会。

党委班子成员,在党委书记的支持和召集下,分配充足时间,集中精力专题讨论研究和决策一项工作,说明这项议题的高度重要性。

开好这种专题会议,除了党委会例行的注意事项外,就是要对专题议案进行深度的准备和研究。

在这个会议上,可以请相关部门就内容进行详细的汇报并回答各位党委委员的问题,同时也可请外部专家参与就专业技术问题进行发言或者澄清。

如果涉及到子公司或者其他单位的,也需要请他们进行列席。

专题会上每位党委委员都要进行发言,最终由党委书记进行总结。如果意见集中和一致,就通过专题会决策推动落实,如果涉及深化修改或者进一步讨论,就要求再次修改另行讨论,如果出现重大不一致意见,就延迟议案,进一步深入沟通。

 

05

党委扩大会什么时候开?

 

党委扩大会是除了党委委员之外,吸收其他有关人员参与的党委会议。

召开扩大会议,主要的目标是两种,一是传达上级精神和重要的工作部署,二是就党委会决策的内容进行推动和落实。

在此要求下,需要更多的部门、干部和子企业负责人一起参与,因而扩大会议就成为必要的党委会形式。

党委扩大会议,对于向下安排部署党委决策意见有重要的作用。扩大会议不是决策,而是贯彻执行决策,所以需要会议组织中,由党委指定人员进行主题报告的宣讲,向所有参会人员全面解释决策内容和工作要求。

公司党委书记需要根据会议安排,在扩大会议上进行发言总结。

在逐一分解了党委的五种会议之后,我们再次把焦点调整一下。沙龙、务虚会、决策会、专题会、扩大会涉及决策体系不同环节,它们共同连接在一起,就能够建立起一个闭环。

如果一一对应,这五种会议的作用,可以分别对应“前瞻预判、酝酿研究、完善优化、决策部署、推动落实”五个环节,对推动三重一大决策,建立科学的治理机制,具有很好的借鉴效果。

图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感谢国家电投的治理实践,在中国特色现代公司治理的探索中,实践才是我们真正的老师。

上一篇:三项制度改革,未来三年怎么深化?

下一篇: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矛盾冲突怎么办?

向数百家500强国企、央企、民企提供管理智慧、方法和
信息咨询用智慧赢得世界尊敬

详细了解我们如何向企业提供成长综合解决方案

成为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