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流专精特新企业,怎么认识?怎么选择?

混改风云公众号第1094篇原创文章

知风云:当“世界一流”遇见“专精特新”,如何理解和准确定位?等待我们继续探求。
专精特新这个组合词,不是新概念,但到达目前的关注度,的确是第一次。
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整体目标,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整体战略,都把专精特新企业的重要性,摆在仅次于培养世界级大企业的第二位次。
这就好像是世界体操锦标赛,先要比出全能冠军,然后一定再决出各个单项冠军。
衡量一个国家的实力,除了全能冠军外,能得多少个单项金牌,也是极其关键的。
专精特新企业,就是比试单项冠军的竞技场。
国家对于专精特新企业历来很重视,在过去十多年里连续出台了很多政策,从国家到地方已经评选出各类各层专精特新企业四万多家,这个企业群体基数是不小的。
推动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工作,涉及到多个部委的协同。
比如工信部和各地工信厅局长期以来一直在负责专精特新评审和资格确认工作,发改委从国家产业政策角度推动专精特新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的发展,国资委作为国有资本监管者,推动国有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
在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时代背景下,专精特新企业的选拔、培养、推动,已经走到了几个洪流汇聚交融的关键时刻。
这个交汇地,就是推进世界一流专精特新企业建设。
如何理解“专精特新”?
要物色出好的企业,向世界一流专精特新冲刺前进,我们首先要对这个专有概念进行再理解、再明确。
对于世界一流,对于专精特新,都是有专门定义的。现在将这个两个词联合在一起用,知本咨询认为,意义就很不相同。
首先是“专精特新”。
世界一流专精特新企业,这个长短语,它的主体还是“专精特新”这四个字。
这说明入选这个专项工程的企业,首先应该是专精特新企业,至少是达到专精特新标准的企业。
贵公司是专精特新企业吗?
这个问题可不是随便回答的,更不能因为感觉自己不错,很有特点,就由企业自我认定,一定要符合规范。
这个规范,从2013年工信部就不断出台相关指导意见,最新一个版本,是今年刚刚颁布的。
2022年6月,为了进一步强化政策指导,工信部发布了《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这个办法从8月份开始执行。
这个政策文件,对于什么是专精特新企业,如何评定专精特新企业,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规定。
我们一起学习一下,请看图:
这个分层形象示意图,告诉我们三个道理:
道理1:专精特新是专门给中小企业量身定制的概念
专精特新企业,很多企业都觉得自己挺靠谱。如果从专业、精湛、特色、创新这些评判角度简单想,确实有大量企业都能归入此类。
不过,既然我国已经将“专精特新”变成了专有概念,那就不能含糊,也不要张冠李戴。
专精特新是专门给一部分有创新特点的中小企业量身制定的,所以您想当专精特新,请先参照工信部、统计局、发改委、财政部制定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确定的营业收入、从业人员两个基本标准,看看自己是不是这个类别。
比方说,一家软件公司,它的基本标准是小型企业收入50万到1000万,人员不到100人,中型企业收入不超过1亿,人员不超过300人。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这样的收入标准并不高,在上市公司的申报财务标准中,只能在北京证券交易所挂牌,成为新三板公司,而科创板、创业板等上市企业,收入要求肯定要比这个“中小企业”高的多。
这就给我们理解“专精特新”企业带来一个现实的困扰,大家心目中的一些行业翘楚,专精特新,其实都远远超出了中小企业的边界,根本不能归于这一类!!!
举个例子,在我国的一些软件企业,比如用友,在商业财务软件领域,是国内有专业特长的企业,但是这家企业的年收入接近100亿,早已不是专精特新了。
道理2:专精特新是分层的
按照工信部颁布的政策确定,专精特新企业,一共分成两层。
第一层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这是指“实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发展,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是优质中小企业的中坚力量”;
第二层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些企业是“位于产业基础核心领域、产业链关键环节,创新能力突出、掌握核心技术、细分市场占有率高、质量效益好,是优质中小企业的核心力量。”
一个是中坚力量,一个是核心力量,下面还有一大部分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作为基础力量。
怎么划分中坚和核心?政策规定的评估标准是这样:
如果想成为专精特新企业,标准并不太高,有四个基本维度,请看结构图:
如果想在此基础上,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那么评定的标准就相应提高了一个档次,要同时满足专、精、特、新、链、品六个方面指标:
道理3:专精特新企业是需要认定的
专精特新企业有了两个层次的划分,也有了确定的评定标准,企业可以根据这些公开信息进行自我评估,但是如果说想成为国家认可的专精特新企业,是需要通过认定的。
在工信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第五条,对于这个认定程序和认定机构,进行了明确说明:
-
工信部负责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工作。 -
各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负责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

举个例子,从专的角度,现行评价标准只是规定了企业营业收入的增长率,主业收入的占比等相对指标,但是如果加上世界一流,不比较全球行业内的收入排名,不在这个专业细分赛道上占据全球前三,显然不能叫世界一流专精特新。

就比方说隐型冠军企业的标准,收入就要在10亿-20亿以上,这个规模是远远大于中小企业认定范围的。

▼专注国企改革,数十万+企业改革家都在看
关注并回复“知粉”即刻领取粉丝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