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洞察 <返回

科技创新合规免责清单应该怎么建?有什么内容

图片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撰文/ 知本咨询国企创新研究院

编辑/亿亿

 

 

一览众山小的观感,和悬崖峭壁、山风凛冽的环境,总是相伴相生,这是风险和收益对等原则的体现。

 

对于国有企业正在大力推动的科技创新来说,在这个方面特点更加突出。

 

创新走进了无人区,技术拓展到最高峰,每前进一步,都充满风险挑战,随时将面临失败考验,但是这个风险必须承担,这条登顶之路必须完成,华山一条路必须冲过去,怎么办?

 

这就需要国企想出好办法,能够在最高处、最困难的环境下,激励科学家、激励决策者大胆向前,无需环顾左右、惦记后方。

 

某种程度上说,这个激励措施和后台保护,就是科技创新成功的“氧气瓶”,在登顶技术巅峰时必不可少。

 

令人高兴的是,我们正在这样要求,正在推动实践。

 

6月8日,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以视频形式召开推广“科改示范行动”经验、强化科技创新激励专题推进会,对于全国国企强化科技创新激励,提出部署。

 

其中,专门提到“建立完善支持科技创新的合规免责清单”,我们认为,这就是帮助科技企业对冲创新风险的氧气瓶、安全绳,非常必要、非常及时、也特别关键!

 

科技创新合规免责清单,应该包括哪些内容?怎么样建立?在具体实操方面如何推进?这几个问题需要广大国企自行解答。知本咨询略作思考,提出几条很不成熟的建议,抛砖引玉,恭请斧正。

 

 

图片

免责清单主旋律:法无禁止即可为

 

2019年,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支持鼓励“双百企业”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指出鼓励“双百企业”按照“法无禁止即可为”的改革精神,主动探索、锐意创新。

图片

 

我们感觉,这七个字虽然不长,却力有千钧,对于当下的国企改革,特别是科技创新领域,显得弥足珍贵!

 

法无禁止即可为,虽然是从正面讨论哪些事情可以做,但也明确告知了每家企业,决策的底线并不是有规定、有条款、有依据后才可以去实施,而是只要不违背现有的法律法规、政策原则,都是鼓励探索的。

 

所以说,这七个字,本身就是和创新两字绑定在一起,就是和鼓励企业创新行为相互依托的。

 

技术创新,要比管理创新、组织创新更有难度,更有风险,面对的没有政策依据,没有成功案例,没有前车之鉴的技术探索,我们是不是有决策决心?我们是不是敢于向前?我们是不是要大胆投入?

 

这几个问题都是最基本的战略性判断,可能没法写成条文来一一对照划钩,所以,就更加需要一个总领性、原则性的思想来指导国企决策。

 

知本咨询认为,“法无禁止即可为”,就是最好的科技创新决策判断基本依据,可以作为主旋律,明确写在免责清单的最醒目位置,这也是引领整个清单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原则。

 

 

图片

免责范围:四大技术创新环节

 

原则确定后,下面就来细化合规免责清单的具体内容。

 

科技创新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要做的,是根据创新链的基本规律,把难以把握的外部风险、系统风险找到,并且将这些纳入免责范围,以鼓励国企奋勇向前。

 

既然是氧气瓶,免责清单就不必过多过细,不用太长,主要在关键环节上有效发力就是很好的。知本咨询提请朋友们关注四个技术创新环节:

 

环节1:创新战略

 

所有技术创新工作,都是从战略思考和战略方向判断开始的。在创新战略的部分,企业面对风险是巨大的。

 

首先是技术创新的拓展领域确定。由于企业都在进行主责主业确定,从产业的角度看,主业和非主业投资都是明确的,但是从很多技术发展应用看,有时候看不太明白是不是符合企业的主业方向,特别在一些前沿技术领域的探索,可能会造就新的核心产业,就像特斯拉公司,这家企业技术创新从电动汽车到火箭发射,再跨到能源供应等广阔领域,充分显示了技术无边界的特点。

 

下面的问题是,国有企业如果推动技术应用的跨界创新和前沿拓展,是不是需要肯定?如果这种大范围技术搜寻和探索出现了风险,是不是可以免责容错呢?

 

知本咨询认为是很有必要的,这个在技术领域战略选择方向的免责,实际是给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创新空间。

 

我们总结一下,这一条合规免责的建议内容:

 

  • 企业在新兴领域进行技术培育和研发,如果与企业产业领域的主责主业设定不完全一致,可以免责;
  •  
环节2:创新投资
 
这个环节直接涉及到钱的问题,因而更加关键。科技创新一定要投入资源,特别是需要经费和资本注入。
 
这样的资源投入前后划分成两个阶段。首先是企业内部的科研经费投入,通过科研项目的形式开展技术研发工作;之后是企业通过出资的形式,投资某项技术,利用技术成果转化孵化来进入市场。
 
在这个过程中,失败和损失的风险远远大于成功和收益可能。
 
比如在医药行业,国际上惯常提及的一万个创新药研发,最后只有一个能够产业化变为产品,接近万分之一的成功率,就充分说明了科技成果和形成生产力之间,有一道巨大的失败鸿沟。

 

在此情况下,怎么鼓励国企决策者冒这个风险,积极主动向前走,而不是望而却步呢?
 
除了学习风险投资这类的金融工具,分散部分风险之外,合规容错机制显得就特别重要。
 
知本咨询提请朋友们在清单中列入三条:
 
  • 在科研项目或者科技投资项目识别中,由于技术专业性和过程变化,出现判断不准而产生沉没成本,可以免责;
 
  • 在科研经费使用中,由于外部环境原因和对技术认识不够原因,导致项目预期节点成果难以实现,或者项目中止,可以免责;
 
  • 在科技成果转化孵化过程中,由于市场因素和技术因素等综合原因,使得应用效果和效益达不到估计水平,可以免责;
  •  
环节3:创新组织
 
新时代的环境,让国外国内、上上下下都意识到,技术创新只靠单打独斗,是基本没出路的。所以开放型创新、联合型攻关越来越成为一种主流的创新形式。
 
国企技术创新,从政策和实践上,都在推动创新联合体的广泛采用,政产学研用联合在一起,共同组成创新团队。
 
看起来非常好的组织,为什么也需要免责清单的保证呢?
 
原因是,加入到创新联合体的各种单位,有的是高校,有的是科研院所,有的是民营企业,有的是科学家团队或者是个人,大家依据的政策口径和做事原则不一样。
 
国有企业的监督管理机制细密严格,如果没有专门针对上述不同机构、不同机制留出创新合作的政策空间,就有可能因为一个费用成本报销问题,一个科技人员利益安排问题等等小事,影响到创新联合体等合作性创新模式的实质性进展。
 
所以,知本咨询建议,在创新免责清单中,增加一条创新组织的内容:
 
  • 企业在与产业链上下游或者社会机构联合推动研发创新中,采用市场惯例或者合作单位的政策,与国企组织管理习惯不完全相同的,可以免责;
  •  
环节4:创新人才
 
技术创新的核心在于激发人的潜能和力量,这一点估计都同意。在企业实践中面临的问题是,如果一些人才使用政策和机制,与技术创新的人才个性特点,不完全一样怎么办?能不能破格使用?突破的空间有没有?
 
不拘一格降人才,国企技术创新需要科学家、高级技术人员和专家,行业急需的这类人才往往比较紧俏,很难找到。企业花费巨大精力,在国外和国内寻找,找到以后虽然感觉是企业急缺的人才,但发现将这个人选纳入自己的创新激励体系是挺难的。
 
比如,这个人才有自己的其他专职工作,有的是大学科研机构的科技专家,有的还是在校学生,有的是外籍,是不可能和我们签订劳动合同的,那么在使用上是不是可以开辟专用通道,在中长期激励方面能否采用市场通行的方式,这些问题就必须解决。
 
所以,在这个环节上,知本咨询建议在免责清单上再加上一条,给国企科技创新中的人才使用和激励保驾护航:
 
  • 在创新人才使用和薪酬激励中,由于环境特点和人才需要而采用的市场化方式和多样化安排,与国企人才管理习惯不完全相同的,可以免责;
  •  
分析到这里,我们需要的科技创新合规免责清单就基本成型了,最后整理一个表,送给大家参考:
 

图片

 
管理服务于战略,清单服务于目标。科技创新合规免责清单,是推动我国科技型国企加大创新力度,心无旁骛搞创造的一个保障性工具,它是过程而不是目的,随着企业实践发展,一定会不断充实丰富、迭代升级。
 
在开始这项工作时,知本咨询起草的清单模板,可以为大家提供一点儿参考价值,那就很值了!图片

 

上一篇: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为什么需要组合使用?

下一篇:比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更重要的是,“制度激励

向数百家500强国企、央企、民企提供管理智慧、方法和
信息咨询用智慧赢得世界尊敬

详细了解我们如何向企业提供成长综合解决方案

成为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