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行动答卷|四张图看明白国企改革历史和现在

文|知本咨询国企创新研究院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
这是唐代魏征留下的诗句,它启示我们:
想成功的站在东海边欣赏长江之水奔腾入海,必然先保证它在可以从涓涓细流涌出,穿越千回百转,实现百河汇聚。
这是因与果的关系,也是历史和现在的关系。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进入收官评估之年,如何评价在过去三年的时间里的进展和成就呢?
方法很多,可以逐项进行数据对比,可以分类进行事实提炼,但如果这些方法都是站在三年时间窗的短周期内,可能就没法看清看透国企改革的大江奔流。
就像我们只看到镇江到上海的长江最后一段,是没法想象这条流淌几千公里的世界大河有什么样的绚丽多彩、磅礴壮观。
所以,要对中国国企改革进行成就总结,就需要亲自站在时间的长河里,从改革的起点看起,浓缩四十年改革实践。
基于这个基本思路,知本咨询略作思考,给大家画四张图,我们一起来感受国企改革的历史和现在。
图一:先看四十年
中国国企改革在过去的四十年有什么整体特点?取得了哪些重要进展呢?
知本咨询认为,可以总结为三大阶段的接替和升级:
中国国企四十年持续发展,基本是沿着经营市场化、产权清晰化、治理法制化的路径进行的。
1、 经营市场化
从改革开放开始,国企就开始积极通过落实经营管理自主权,实行厂长经理经营承包责任制等多种方式谋求独立市场主体地位,努力将自己从计划经济的各类行政机构附属单位,变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经营主体。
2、 产权清晰化
1993年《公司法》颁布,国企改革正式迈入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阶段,之后的20多年时间内,传统的国营企业或快或慢升级转型为现代公司制企业,一些有条件的企业或者其一部分业务成为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2020年左右,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制工作基本完成。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基本思想一直贯穿始终,所以,如果要给这个跨时代的历程一个具体的特征概念,我们愿意称之为“产权清晰化”。
3、 治理法制化
2016年开始,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历程进入了新阶段,也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本着“两个一以贯之”的基本思想,国有企业的治理体系开始发生深刻变革,发挥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作用,实现党建融入公司治理,推动公司现代企业制度的进一步成熟定型。
在这个刚刚开始的国企改革历史新阶段,从依法治企入手,实现“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其核心是治理法制化,中国国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需在这个新阶段持续成长。
所以说,如果我们将国企改革四十年历程和成就高度抽象,那就是“经营市场化+产权清晰化+治理法制化”的不断升级,这是一个由下至上、由内至外的历史性蜕变。
图二:再看二十年
从21世纪开始,国企改革又经历了二十年,如何给这二十年改革发展一个总结呢?
请看第二张图:
我们这张图,画的有些过于复杂,左面开始将新中国成立开始的国营经济和国企重要发展历程进行了阶段性梳理。
21世纪之前的情况,在此不再赘述,重点说2003年这个关键时间点。
在以2003年为关键标识的近二十年国企改革周期,有三个重要进展:
1、 经营国际化
国有企业海外发展和投资的快速增长,是过去二十年的突出主题。
越来越多的国企开始在本土之外发展业务,布局产业链,不少公司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开展国际化投资。
2、 监管规范化
以各级国资委成立为标志,“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统一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模式,在2003年之后持续成熟和完善,在规划发展、财务监督、产权管理、业绩考核、指导监督、节能减排等各个方面进行制度构建,基本完成了规范化监管的各项工作。
3、 组织集团化
国企在过去二十年的另一个重要发展变化,就是集团化的发展。
有的通过行政性的行业整合、区域整合,有的通过自身发展壮大和收购兼并,很多国有企业从单体企业发展为集团性公司,出现了清晰的资本层级和管理层级。
为了适应这样的新情况,整合利用集团资源,大量国企开始通过各种改革和管理提升手段,建立集团管控体系,在财务、人力资源、采购等各项职能领域建立垂直管控能力。
所以,如果将聚焦点放在二十年,经营国际化、监管规范化、组织集团化,是国企改革发展最显著的特点。
图三:三看十年
让我们把国企改革的焦点逐渐往回拉,从十八大开始的近十年,又是国企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时间周期。
这个十年,是国企改革政策要求最密集释放的时期,也是国企改革的加速行进期。
请看第三张图:
1、 十八届三中全会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对深化国企改革做出全面系统部署,主要是四个方面:
第一,完善产权保护制度;
第二,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第三,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第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2、 出台1+N改革政策
2015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构成了本轮国企改革1+N政策的“1”。
之后,又分别出台了若干配套改革意见或方案,称之为“N”。
在这个指导意见中,对于国企改革,提出了8项主要内容:
-
总体要求 -
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
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
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 -
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环境条件
-
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
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 -
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 -
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
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 -
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
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
市场导向,不是指令导向 -
治理导向,不是管控导向 -
特色导向,不是模仿导向 -
创新导向,不是守旧导向 -
效能导向,不是规模导向 -
激活导向,不是压制导向

编辑/亿亿 校对/阿苓
版权声明:本文系知本咨询旗下自媒体“混改风云”创作,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获取授权。另,授权转载时还请在文初注明出处和作者,谢谢!北京知本创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核心专家团队、最多原创管理技术、数百家大型国企咨询服务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