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洞察 <返回

国企董事会怎么建?三大基石和四位一体

图片

 

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建设,需要“双拳齐飞”。

文|知本咨询国企治理管控研究院

 

一边,将党的领导作用融入公司治理,建立制度和规范,可以说这是左拳。

 

另一边,把董事会这个现代企业治理的中枢组织营造好、完善好,可以说这是右拳。

 

一左一右,一前一后,上下兼顾,神形兼备,才是提升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好功夫”。

 

这就是“两个一以贯之”的具体体现,不能偏废,更不能单拳空挥。

 

在之前的分析当中,我们对于强化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进行了若干学习和说明。

 

从今天开始的一段时间,我们开始详细观察和分析这个“右拳”,梳理解读国企如何才能将董事会制度这个“西洋拳”,落地强化为适应中国企业基因的“形意拳”。

 

董事会制度,要先从董事会的结构说起。

 

 

图片

董事会结构的三大基石

 

 

国有企业董事会,核心职责是什么呢?

 

三件事:

 

“定战略、做决策、防风险”。

 

可见,董事会是一家公司的核心战略决策中心。

 

要履行好这三项功能,这个战略决策中心都由哪些人构成、形成什么样的结构才是最优的?这几个问题必须得到明确的回答才行。

 

谈到董事会结构,我们比较熟悉的,是一家企业的董事会通常由5-11人组成,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人数可能更多些,同时一般是单数,以保证董事一人一票时可以区分相对多数。

 

这些基本的数字安排比较简单,大家都会。

 

需要更深一步思考的是,这5-11位董事怎么组成,才能更好的落实科学制定战略,合理进行重大决策,并有效控制企业核心风险呢?

 

我们建议,要遵循董事会结构安排的三个基本原则:

 

图片

 

1、制衡

 

什么是董事会的制衡呢?这里面至少有几层意思:

 

第一层,董事会里的董事,代表不同的股东或者组织,没有完全一样的利益诉求,决策出发点不完全一样;

 

第二层,董事们从来源上,有的来自企业内部,有的来自企业外部,有的来自广大社会;

 

第三层,基于上述第一层和第二层的原因,董事们可以对于同一问题表达不完全相同,甚至根本不同的观点和主张,大家可以百花齐放、集思广益;

 

第四层,不同观点碰撞,可以起到更好的决策选择作用,避免一言堂式的决策风险。

 

随着现代公司的完善发展,股权多元化和资产证券化的推进,在国际国内,对董事会需要制衡基因,形成了广泛共识。

 

在国企改革政策要求中,明确规定企业董事会成员中,外部董事比例不得低于一半,就是从制衡的角度出发,通过外部董事参与决策,来防止内部人控制等风险问题,这个要求对于国有全资、独资和绝对控股企业来说,非常重要。

 

所以,在各位朋友设计所在企业董事会结构时,制衡原则处于需要遵循的第一顺位。

 

2、核心

 

制衡有其优点,毛病也特别明显。对于股权相对分散,或者几家股东股比非常接近的企业来说,如果一味强调相互制衡、按股比说话,那么经常陷入无休无止的争论和扯皮。

 

所以,国有企业改革中,要避免这些问题出现,除了强调制衡之外,还需要通过结构安排,突出“核心”。

 

董事会结构中的核心,可以有几个体现:

 

核心人员。在董事会组建时,根据董事会规则,突出公司董事长或者其他核心董事的地位。比如规定在出现决策争论时,可以董事长的意见为准,或者董事长可以保留否决权。

 

核心事项。在董事会规则中,规定某些重要事项,必须经过特定的董事同意才能执行通过。

 

其实,我们建议在董事会的安排中突出核心,是借鉴了党组织决策中“民主集中制”的优良经验,用这种方法来填补董事会“票决制”的不足。

 

民主集中制告诉我们,先民主、后集中,充分讨论、集中决策,既要少数服从多数,又要地方服从中央,这种辩证的思想,运用在董事会结构中,就是制衡+核心的特色体现。

 

3、专业

 

董事会必须精通公司的业务,才可能科学决策,要不然就会纸上谈兵,隔靴搔痒。

 

董事会怎么才能做到专业呢?

 

除了聘请懂行业的、懂管理的专家型外部董事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必须有对企业高度熟悉的内部董事经理存在。

 

在国企改革进程中,特别是推进经理层任期制与契约化的过程里,很多企业把董事层和经理层划分的更开,一些企业产生了将包括总经理在内的经理层和董事会成员全部脱钩的思路,我们认为并不妥当。

 

这是因为,如果一家企业的董事会,没有一个人是每日在生产经营一线了解战况的,没有一个人能直接听得到炮火的,那么这个董事会凭什么能够对企业的重大投资、经营、计划预算等事项进行准确决策呢?

 

所以,国企董事会结构中,除了要强调外部董事占多数外,还需要同时强调公司经营层,特别是总经理这个职位,应该成为董事会成员。

 

同时,在科技创新要求高的企业,主管科技的核心专家,也建议进入董事会,保证公司技术创新决策的科学性和战略性。

 

所以,一家国有企业在建立董事会时,需要在“制衡、核心、专业”这三个基本原则共同作用之下,来有效安排董事会的结构,达到最优的效率。

 

 

图片

全资国企董事会:结构“四位一体”

 

 

很多国有企业,至今仍保持股东全资的状态,即使母公司或者祖母公司已经成为上市公司或者完成了股权多元化,但是自身仍是100%母公司出资的企业。

 

在“应建尽建、配齐建强”的原则下,如果符合做实董事会并落实董事会职权的基本条件,就需要思考什么样的董事会结构能够推动全资企业更好、更有效率的进行决策。

 

一些朋友认为,全资企业,上级股东意志是决定性的,本级经理层又和党委成员高度重合,所以还有必要再把董事会搞实吗?

 

我们觉得,正是因为全资国企同时存在股权集中和委托代理关系两个现实,才使得全资企业建设相对独立的董事会,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的问题是,这个董事会怎么能够真正做到独立、做到高效、做到科学,而不是成为一个花架子!

 

做到这一点,需要从“制衡、核心、专业”三大原则,对全资企业董事会结构进行设计。

 

就此,我们的建议如下:

 

图片

 

简单来说,一家国有全资企业的董事会,由四个方面的董事构成

 

  • 国有股东选派的董事;
  • 根据外部董事制度或者独立董事制度聘任的专家型董事;
  • 企业科技领军人员董事;
  • 企业职工董事。
 
形成这种四位一体的董事会结构布局,可以起到两个重要作用:
 
1、把国有股东选派董事和外部董事区分开来。
 
在我们的观察和实践中,发现一些国企为了满足“外部董事占比超过50%”的目标要求,将国有股东派出的专职和兼职董事,全部算成了外部董事,进而形成了一家国企董事会里要么是股东派来的董事,要么是本企业的高管。
 
坦率的说,这种董事会的实际制衡作用非常有限。
 
国企集团向下属企业派出的董事,基本是上级单位的职能部门负责人,或者是从一些单位退到二线的领导干部,他们的核心职责是代表上级股东利益,传达上级股东意见,无论派出三个还是五个,只会传递出一种声音。
 
从本企业高管和经理层角度来看,多数是上级党委管理和任命的干部,自然也将执行上级股东决策作为基本职责。
 
所以,这样的董事会结构,难有制衡,难以独立起到“定战略、做决策、防风险”作用。
 
解决的办法,就是要把股东选派董事和外部董事区分成两个不同的类型。国有企业需要真正引进相对独立的专业型董事。
 
这种外部董事,可以来自于集团成立的外部董事专家池,也可以学习独立董事制度,直接引进来自于广大社会的战略专家、行业专家和其他优秀企业家,作为本公司外部董事。
 
让这些专业的、没有利益关系的董事在董事会中发挥更大的制衡和专业作用。
 
2、充分推动国企科技创新战略落到实处。
 
中国国企面临时代的挑战,那就是科技自强,建设创新型企业,将技术创新作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这个概念和目标要落实,必须在公司组织顶层上有保证、有支点、有力量。
 
就此,我们强烈建议,国有企业董事会专门设置“科学家董事”席位,全资国企的核心科技带头人、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等关键人员进入董事会!
 
科学家董事的设置,不是一个口号和象征,更是一种职责完备和决策需要。
 
虽然,大型的国有企业一般都设立有类似于科技委员会之类的科技决策型组织,但是功能发育仍不完备。
 
从组织上看,基本属于经营层面,定位是挂靠于科技部等职能部门的协作型组织;从职责上看,基本功能是审议科技课题和项目。
 
这样的科技委员会的地位,和我们追求的科技创新战略引导的目标,仍是不完全相符的。
 
因而,中国国企需要科技创新,需要从董事会层面切入,设置科学家董事,提升公司内部科技带头人的决策地位和战略地位。
 
同时,将经营层的科委会升级为董事会层的专业委员会,进而将科技创新战略、决策变为公司战略思考和战略行动的组成部分。
 
让科学家董事的专业声音和观点,有机会在董事会上充分延展。让科技创新决策可以从董事会层面向下传导,提升效能。
 
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国企董事会不仅可以更大程度上推动企业的科技创新实践,同时也能为董事会制度贡献新的价值,真正让董事会制度有中国基因、中国能量。
 
以上,我们讨论了国企董事会结构完善的基本命题。
 
“制衡、核心、专业”三大基石是企业设计董事成员结构的基本出发点,而对于全资国企来说,构建“四位一体”的董事会结构,可能是一个能参考的选择。图片
 
 
 
 
/亿亿   /
 
137 1778 2620
 
///
 
开营倒计时
 
图片

上一篇:当科技创新遇见任期制和契约化改革

下一篇:中国特色职业经理人:破局4大难题

向数百家500强国企、央企、民企提供管理智慧、方法和
信息咨询用智慧赢得世界尊敬

详细了解我们如何向企业提供成长综合解决方案

成为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