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国企混改+分拆上市的四种路径


“分层分类”推进优质国有企业混改上市,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成为2020年国有企业混改的主要方向之一。
2020年是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的开局之年,国企混改也步入提速升级新阶段。国有企业混改上市成为国有企业改革先锋力量,有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混改模式。
从2020年的国企混改上市实践来看,无论是拟上市还是成功上市的混改企业采用的上市方式主要主体上市、分拆上市、借壳上市、整体上市等方式。
今天知本咨询混改研究院结合国企混改实践,来谈国企混改背景下国企分拆上市的发展阶段、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分拆上市内涵及发展阶段
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简单的理解就是上市公司将部分业务或者资产,通过将其形成自己的直接控股子公司或者间接控制子公司,并在境内证券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或实现重组上市的行为。
也就是说分拆上市的实现不仅仅通过IPO来实现,通过IPO以外的其他上市方式也可以实现。
从分拆上市的目的来看,上市公司分拆是上市公司的一种资产重组方式,是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上市公司理顺业务架构,获得合理估值。
对于分拆形成的子公司而言,这是拓宽融资渠道的主要方式之一,有利于子公司高质量发展。
分拆上市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可追溯于2004年,近20年内已经经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包括境外分拆上市、分拆至创业板及科创板上市、境内分拆上市启动与发展三个阶段。
1、首次启动境外分拆上市
2004年7月,证监会发布了《关于规范境内上市公司所属企业到境外上市有关问题的通知》(证监发[2004]67号,以下简称“67号文”),首次提出满足条件的上市公司可分拆其所属企业赴“境外上市”。
“分拆上市”一词至此开始,在A股拉开序幕。
2、A股上市公司可分拆创业板、科创板上市
2010年-2018年,境内分拆上市相关政策及监管条例尚未出台,但允许A股分拆创业板上市,主要参考政策是67号文以及相关窗口指导意见。
2019年1月,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达到一定规模的上市公司,可以依法分拆其业务独立、符合条件的子公司在科创板上市”。
3、境内分拆上市启动与发展
2019年12月12日,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境内上市试点若干规定》(证监会公告[2019]27号,以下简称“27号文”),规范分拆试点条件和流程,开展A股上市公司分拆在境内上市试点,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分拆上市的快速发展。
2020年10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国发〔2020〕14号),要求要完善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收购和分拆上市等制度,丰富支付及融资工具,激发市场活力,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二、分拆上市发展现状
(一)分拆上市逐渐成为国企混改上市的主要方式之一
1、2020年分拆上市大数据分析
2020年,从国有企业混改后的动作及预期来看,已经上市以及拟上市的混改国企中,地方国有企业占比数据最多,达到74.36%。
而且,国有企业混改后完成上市以及拟上市的企业中,有17.95%的混改国企选择分拆上市。
制图|知本混改研究院
其中,2020年国企混改后拟上市的企业中,有31.82%选择分拆上市,正在积极地做上市准备。
拟分拆上市的混改国企主要分布在有色金属、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领域。
2、典型案例——安徽铜冠铜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铜冠铜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铜冠铜箔”)在2018年入围国务院国资委国企改革“双百行动”企业,一直以来持续深化企业综合性改革,同时逐步推动分拆上市工作。
铜冠铜箔的分拆上市工作,可以总结为三大阶段,具体流程如下:
制图|知本混改研究院
-
第一阶段:整合重组
-
第二阶段:混改引战

-
第三阶段:申请IPO,分拆上市
-
典型案例—国网英大股份有限公司

-
重组上市后,控股股东发生变化,实际空人未变

-
重组上市后,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发生变化

-
重组上市后,上市公司经营变化




任期制契约化改革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