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五大维度


文|姜晨光(知本咨询高级咨询顾问,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
-
立体的视角,是说世界一流并不指某一家企业,有的企业可能是世界一流,有一些做法我们要看很多家企业;
-
综合的视角,对标世界一流,并不是说仅仅把你的收入、利润等财务指标和世界第一企业的数据进行比较,而应该在管理、质量、结构、最佳实践、行动这个方面进行统一的比较。所以不是绩效的比较,不是财务指标简单的比较,最佳管理才是最终的标尺。所以世界一流是综合的;
-
历史的视角,GE到今天100多年历史,GE发展到现在成为一个多元业务的巨无霸企业。今天的中国公司只能跟GE在某一个历史阶段,在成长环境、历史特点和决策进程相似的状态下作比较,而不是跟今天的GE来做比较。

-
在西方管理学的研究中,“世界一流”并不是一个规范的学术概念,而是一个与应用型、与企业经理管理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议题,与“世界一流”相近的概念是“卓越企业”(Excellence Enterprises),西方管理学界就“卓越企业”有一个较为统一的共识,即能够对内部价值链进行调整和优化,并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企业是卓越企业;
-
在美国《商业词典》中,“世界一流”被定义为能够成为其他企业的标准和标杆的企业;
-
国内学者认为,“世界一流”是指在经济、社会与环境等方面能够不断创新,被全球公认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
时刻准备变革;
-
能够通过创新来满足客户潜在需求;
-
能够整合全球的有效资源;
-
曾进行过颠覆性的业务创新;
-
能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
第一个问题,管理制度不完备;
-
第二个问题,管理体系不健全;
-
第三个问题,管理机制不完善;
-
第四个问题,管理执行不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