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创新激励&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实操报告
2024年,国务院国资委启动国企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进一步健全科技创新激励体系。面对这一重大机遇,您是否准备好了?
与其他科技创新激励工具相比,职务科技成果赋权的激励时点前移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前,激励方式超越现金奖励、股权奖励提升至产权层面,可以说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是目前力度最大的科技创新激励工具。
正因为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的重要意义,知本咨询国企改革数据中心历时两个月重磅推出《国企创新激励与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核心问题与实操方法(2024)》专题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在当前国有企业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的起步阶段,《报告》能够为国有企业实施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提供一套详实可行的操作指南和策略建议。
01
政策体系全梳理,明确改革方向
《报告》系统梳理国家层面、地方层面以及国资监管机构出台的有关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的政策文件,累计整理中央政策50余部,其中重点分析32部、纳入核心图谱15部;地方政策100余部,亮点分析15部。形成职务科技成果赋权“522N”政策体系,涵盖产权归属、转化激励、试点实施、国资交易、税收政策、创新激励、工资总额等方面。重点分析浙江、陕西、上海、四川4地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地方特色经验。帮助国企准确理解政策精神,把握改革方向。
02
成果转化全流程,梳理关键步骤
科技成果转化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具有流程复杂、环节较多、涉及面广等特点,需要准备的材料和流程较为繁琐。制订清晰化、结构化的工作流程,有利于推动科研人员在转化各阶段积极配合管理部门推进相关工作,确保科技成果转化的高效落地。《报告》总结提出科技成果转化全流程的5个阶段、11个步骤,能够为国有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供一个清晰的操作框架。
03
实操方法全总结,提供落地指南
《报告》总结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中的实践经验,结合其他创新激励工具,提炼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实操方法,创新提出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全流程指引——“定赋管”模型,其中“定”是确定顶层原则,“赋”是确定关键要点,“管”是配置运行机制。基于政策导向要求,覆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全流程3大方面、9大要点,为国企实施赋权改革提供具体的落地指南。
以核心环节“赋”为例:
-
创新提出国有企业选择转化方式的2大因素(企业特点、成果类型),例如从企业特点来看,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下属科技投资子公司的科技成果适合作价投资;从成果类型来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含技术秘密权)的各类科研成果适合许可使用。对比不同转化方式所具有的3大特点(投入特点、秘密特点、选择特点),帮助企业更好理解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开展条件。
-
全面分析赋予科研人员部分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两种赋权模式的范围、实施路径与差异,对比两种赋权模式地权利性质、权利确认、权属变更、时间期限、转化方式以及收益性质,帮助国有企业更加科学地选择赋权模式。
-
提炼总结赋权改革激励机制的“1个运作逻辑”和“3个合理选择”,“1个运作逻辑”是指赋权改革的运作机制,“3个合理选择”是指合理选择赋权的时间点、赋权的比例以及团队分配结构,帮助国有企业以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保障赋权改革发挥正向作用。
04
实践案例全解析,分享成功经验
《报告》整理了截至目前市面上可研究的案例资料,精选了一批在赋权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高校、科研院所、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实践案例,深入分析其改革路径、实施方案和取得的成果,为现阶段国有企业赋权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助力其少走弯路、取得实效。
《国企创新激励与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核心问题与实操方法(2024)》专题研究报告,是知本咨询倾力打造的导航灯塔,旨在照亮国企改革深水区的前行之路,助力国有企业抓住改革红利,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企业创新发展迈向新高度。
立即获取《国企创新激励与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核心问题与实操方法(2024)》,解锁国企创新驱动发展的密钥,让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成为您企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在国家创新体系的引领下,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创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