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党委会、董事会成为空架子,打造治理文化
作者:国企治理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1-10-21
次浏览

今天我们的讨论主题,从一个心痛案例说起。
“周学东认为,包商银行的风险根源于公司治理全面失灵。在他看来,包商银行公司治理最突出特点是“形似而神不至”。” “从表面上看,包商银行有较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的“三会一层”组织架构健全、职责明确,各项规章制度一应俱全。但实际上,包商银行有的只是形式上的公司治理框架。” “大股东控制和内部人控制两大公司治理顽症同时出现,加之地方“监管捕获”、贪腐渎职,导致形式上的公司治理架构和机制基本失灵,给各类违法违规和舞弊行为提供了滋生土壤和宽松环境。”
8月18日,中国华融披露该公司2020年度经营业绩将预计出现净亏损为人民币1029.03亿元,主要原因是“该公司对其任职期间激进经营、无序扩张造成的风险资产持续清理和处置,与此同时,新冠疫情造成的市场冲击,部分客户履约能力下降,当期部分资产质量加速劣变。”
中央纪委在《赖小民案以案促改工作启示》当中,明确指出“此案集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金融乱象和金融腐败叠加于一体,擅权妄为、腐化堕落、道德败坏、生活奢靡、甘于被“围猎”成为其腐败犯罪行为的关键词,呈现复杂多样的形态和特点。”

-
党委会、董事会有没有大家都遵守的运转理念? -
党委会、董事会有没有得到认同并约束每个成员的工作标准和行为规则? -
党委委员、董事会成员有没有相互监督共同遵守的共事原则?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
合作不合伙
-
信任不狐疑
-
独立不孤立
-
一言堂
-
选边站
-
不作为

-
恳谈会。 -
党委书记(董事长)谈心会。 -
民主生活会。
